現金流量表的定義
我不太喜歡去理解定義,但是既然要寫一點看法分享一些經驗給有緣人,就不得不引用一下百科的解釋。現金流量表是反應一定時期內(如月度、季度或年度)企業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對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所產生影響的財務報表。
通俗的解釋是反映一定時期內某一個經濟主體的各項資金流入與流出的過程,而資產負債表中的貨幣資金項目反映的是期初期末余額。編制現金流量表的過程正是揭示貨幣資金從期初余額變化到期末余額的過程,說明變動的原因,也就是所謂的發生額。
編制現金流量表的作用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認知程度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企業管理者、投資人、政府機構對現金流量表的重視程度越來越強,對其發揮的作用我想談一下自己的認識。
1、透視企業的財務狀況,為報表使用者提供完整的財務資料
企業的財務狀況往往體現在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里,雖然利潤表是通過各科目的累計發生額來體現利潤的形成過程,但資產負債表是通過各項目的期初期末余額編制的,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完全體現企業的財務狀況,而現金流量表的編制過程就是對現金期初期末變動過程的揭示,而現金的增減變動必然會引起其他會計要素的變化,因為現金+非現金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所以還原現金增減過程其實質也是在揭示各項會計要素的發生額變動情況,尤其是間接法編制的現金流量表,體現的更為明顯。
從反映的財務信息來說,現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編制的,側重客觀性和及時性,能夠為使用者提供前瞻性的財務信息。利潤表是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編制的,比較側重遞延、應計、攤銷和分配的原則,它能夠比較合理的反映一段時期內的經營成果。二者其實質的統一的,因為利潤=現金流入-現金流出,收付實現制計算的利潤和權責發生制計算的利潤最終應該是一致的,只是從另外一方面反映企業一段時間的經營狀況,所以可以說現金流量表從某方面彌補了權責發生制的缺陷,這樣就使得報表的使用者更加全面的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
2、結合資金收支平衡表,創新管理方式,加強對各管理部門的考核
我也算是一個老會計了,也在幾個不同的行業做過一段時間,對企業內部管理用的資金收支平衡表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研究現金流量表的編制過程中突然發現二者可以結合在一起相互補充,因為現金流量表從結構上劃分了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使得資金的收支明細更加清晰,而這正是資金收支平衡表所缺少的,但現金流量表反映的是企業日常的主要收支項目,比如銷售商品流入、工資、稅款支出,并不能詳盡的體現其他活動的收付,而這正是資金收支平衡表所具備的,所以講二者融合在一起,將其他活動的收支細化為各項明細收付,可以使得報表既清晰又實用,在日常登記的過程也是完成現金流量表的編制過程,同時也可以對各職能部門進行資金監督,加強資金管控,考核各資金控制負責人的盡職程度。
3、分析企業的收益質量以及籌措現金創造現金的能力
通過前面的了解可以知道現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編制的,而利潤表計算的利潤是以權責發生制計算的,現金是一個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人們越來越關注企業的現金流,而不是像以前單純看一個企業的利潤情況,因為很多企業并不是死在利潤上,更多的是被鈣化了,這種傷害往往是致命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現金為王的道理。所以評價一個企業的收益質量就顯得至關重要,現金流量表右半部分是用間接法將凈利潤倒推成經營活動的現金凈流量,而其過程也是計算經營凈收益、經營所得現金、現金營運指數的過程,這些都是評價一個企業的收益質量的重要指標。
此外利用現金流量表計算銷售現金比率、評價企業創造現金的能力以及揭示其他方面的財務信息如籌資、投資及回收情況等現金流信息,而這些信息往往是許多投資者特別關注的,也是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所不能揭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