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视频福利网|**一级一级毛片免费观看|twitter加速器永久免费版|特级淫片欧美高清视频蜜桃

您的位置:首頁 > 出納 > 正文

案例分析現金流量操縱手法

2018-08-19 09:52     來源:中國會計網     

  現金流量表以現金收付制為編制原則,不受權責發生制會計的應計、遞延、攤銷和分配程序的影響,因此通常認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以下簡稱經營活動現金流或者經營現金流)與權責發生制的會計盈余相比,不容易被操縱,是相對可靠的“硬”數字。然而,現金流量表并非遠離“偏見”(bias)和“噪音”(noise)的凈土,現金流量表準則的“三分法”為經營活動現金流的確認提供了“會計選擇”余地,債權債務管理等各種理財策略的運用可以調節經營現金流在不同會計期間的分配。這就為經營現金流的操縱提供了技術性空間。隨著現金流量表的價值逐漸受到證券市場投資者的重視,經營現金流及相關指標用于某些隱性契約(如新股發行的審核關注內容),上市公司經理人員自然關心經營現金流量的形象,為了美化利潤“含金量”或者為滿足監管的需要,萌生操縱動機。本文認為經營現金流操縱的手法可分為三種類型: (1)利用現金流量表準則提供的判斷空間與選擇余地; (2)利用理財策略影響現金流的發生時間; (3)直接造假。在實務中這三種類型手法經常“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以下結合具體案例作一簡要分析介紹。

  利用現金流量表準則提供的判斷空間與選擇余地

  我國現金流量表格式采納國際上較普遍的“三分法”,將現金收支分為投資、籌資和經營活動。這種“三分法”給現金流量表的分類留下一定的判斷余地和選擇空間。公司出于美化經營現金流的需要,將實質上屬于投資、籌資活動的現金流入納入經營活動現金流,將某些經營活動現金流出移至投資、籌資活動的現金流項目。于是產生了現金流量表的“會計選擇”問題。較普遍的問題是票據貼現和應收賬款出售,從理財的角度來看,票據貼現和應收賬款出售是企業與銀行等金融機構之間的融資行為,不應屬于經營活動現金流,至少不應屬于“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

  【案例1】安徽某公司2003年第一季度將應收票據背書轉讓4318萬元。在現金流量表中“收到其他與經營有關的現金”只有47.6萬元,“收到其他與籌資有關的現金”只有80萬元,顯然票據貼現收到的現金不是計入上述項目,據此判斷計入“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

  按照現行準則,收購企業資產(既包括固定資產,也包括應收賬款、存貨等流動資產)所支付的現金全部計入投資活動支出。當收購資產中的應收賬款產生現金回籠、存貨實現現金銷售時,卻“理所當然”地計入了經營活動收到的現金。那么僅僅依靠收購營運資本(非貨幣的流動性資產減去非貨幣的流動性負債)為正的子公司,就可以獲得經營現金流的增長。另外,擬收購的子公司或經營單位在收購完成前結清債務,而在收購完成后債權陸續回收,也可以提高收購公司的經營現金流。

  利用理財策略、營銷手段影響現金流收付的發生時間

  具體方法包括加快貨款回收,清理資金占用,延長采購付款期限,通過關聯方代墊費用支出等方式。這種方法也可以與現金流量表分類的選擇結合使用。這些方式往往只能帶來經營活動凈流量一次性的提高,甚至是以犧牲未來經營活動流量為代價。

  【案例2】延遲支付貨款和其他款項。某高校旗下公司2000年公開發行上市,發行當年和次年“經營活動現金流”為-860萬元和1726萬元,遠遠小于“經營活動的利潤”的4334萬元和5718萬元,說明各年度經營利潤主要來自權責發生制下應計利潤的增加,缺乏現金支撐,但這在當時并未造成該公司發行上市的障礙。2002年,公司申請配股,該年度現金流量表顯示“經營活動現金流”有所好轉,達到5950萬元,已經接近經營活動的利潤6126萬元。但分析會計報表附注不難發現,2002年應付賬款在年初9731萬元的基礎上增加5393萬元,應付賬款周轉率也從2002年初比2001年初下降25%至8.7的基礎上進一步降至6.41,說明公司通過延遲付款以減少當年現金支出。與此同時,公司其他應付款長期掛賬,一年以上款項達3000萬元。假如公司在2002年不是有意推遲償付應付賬款和其他應付款,經營活動現金流將“難看”得多。公司為什么在2000年首次公開上市時對現金流指標并不在意,而在2002年申請配股時有益修飾呢?2001年以來配股審核對應計利潤和現金流指標的關注也許是合理解釋。

  對經營活動現金流直接造假

  在實務中常見三種做法:(1)將非經營活動甚至違規行為所得計入主營業務收入,同時計入銷售收現,結果導致利潤和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都獲得提高。(2)配合收入造假虛構銷售收現,同時通過虛構投資支出消化虛增的現金。(3)為避免主營收入缺乏現金支撐的質疑而粉飾銷售收現能力,虛增“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同時虛增“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將虛增的現金部分抵消掉。

  【案例3】同時虛增主營業務收入與“銷售商品收到的現金”。東方電子是以炒股所得支撐利潤高速增長的神話,配合二級市場股價的炒作的典型案例。作為以電力自動化設備制造為主業的工業企業,公司竟然將逾10億元炒股所得納入主營業務收入,同時計入“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2000年年報中主營業務收入高達13.75億元(后調減為8.71億元),相應的“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達11.09億元。2002年,公司被迫進行重大會計差錯更正,將2000年每股收益0.52元調減為0.107元,每股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0.41元下調至0.12元。

  【案例4】同時虛增“銷售商品收到的現金”與“投資支出的現金”。轟動一時的藍田股份操縱財務報表的手法比銀廣夏技高一籌,虛增主營業務收入同時兼顧銷售收現,虛增的現金通過投資活動現金流出中的“購買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支付的現金”被部分抵消,結果又虛增了長期資產。

  【案例5】同時虛增“銷售商品收到的現金”與“采購支付的現金”。我們無法找到確證的例子,只能從一些公司會計報表的異常勾稽關系中進行推測。例如,新疆某公司2001年度銷售收入5.77億元,銷售商品收到的現金高達8.34億元,而同期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和預收賬款的變動合計只有幾百萬元,無法補平銷售收現與銷售收入之間的差距;2001年度主營業務成本4.39億元,采購貨物支付的現金高達7.41億元,同期應付賬款、應付票據及存貨的變動數千萬元,也無法填平2億多元的差距。因此我們似乎有理由懷疑公司是否同時虛增了“銷售商品收到的現金”與“采購支付的現金”。

微信公眾號

薩恩課堂

咨詢電話:400-888-3585

在線客服:點擊咨詢

©2001-2023 中國會計網(C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支持:北京薩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實名網站認證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7473號 京ICP備1201396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