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视频福利网|**一级一级毛片免费观看|twitter加速器永久免费版|特级淫片欧美高清视频蜜桃

您的位置:首頁 > 出納 > 正文

【票據結算】收據相關實務問題講解

2018-12-19 11:27     來源:中國會計網     

    收據主要是指財政部門印制的蓋有財政票據監制章的的收付款憑證;用于行政事業性收入;即非應稅業務!一般沒有使用發票的場合,都應該使用收據。是重要的原始憑證!收據與我們日常所說的白條不能畫等號,收據也是一種收付款憑證,它有種類之分。至于能否入賬,則要看收據的種類及使用范圍。
  哪些收據可以入賬?
  內部收據是單位內部的自制憑據,用于單位內部發生的業務,如材料內部調撥、收取員工押金、退還多余出差借款等等,這時的內部自制收據是合法的憑據,可以作為成本費用入賬。單位之間發生業務往來,收款方在收款以后不需要納稅的,收款方就可以開具稅務部門監制的收據,如收到下屬單位歸還的借款,因為收到借款不存在納稅義務,所以可以向下屬單位開具稅務局監制的收據。
  收據的開立與受領。
  收據開立與受領檢查的重點有如下幾點:(1)記載事項不完全的收據。更改金額或受領人的收據、無公司印章或處理章的收據、無騎縫章的收據等,原則上都是無效的。為了防止不當的行為,最好事先印好有這些事項的收據紙張。(2)收據再開立。原則上一次交易只開一次收據。但對方因遺失等事由而要求再開立時,應在空白部分注明補發字樣。
  補繳去年的工會經費已取得專用收據在今年能否作納稅調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條規定: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均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經在當期收付,均不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本條例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
  行政事業性收據能否作為應稅收入憑據入賬?
  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從事非醫療服務取得的收入,如租賃收入、財產轉讓收入、培訓收入、對外投資收入等應按規定征收各項稅收。所有單位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個人在購買商品、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支付款項,應當向收款方取得發票。不符合規定的發票,不得作為財務報銷憑證,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拒收。
  憑收入專用收據工會經費可在稅前扣除?
  自201071日起,企業撥繳的職工工會經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的部分,憑工會組織開具的《工會經費收入專用收據》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蓋有發票專用章的收據可以入賬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不符合規定的發票,不得作為財務報銷憑證,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拒收。此收據就是日常所說的白條,不能作為憑證入賬,應該以正規的合法發票入賬。企業未按規定取得發票的行為,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第三十六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第四十九條規定,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并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撥繳工會經費盯住專用收據。
  企業根據工資的一定比例撥繳的工會經費,應取得工會經費撥繳款專用收據,否則,不能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工會經費撥繳款專用收據是企業撥繳時的法定憑證,它由財政部統一印制并套印財政部票據監制章,由全國總工會統一發放。
  因公出國時取得的申請費收據能否作為有效票據報銷?
  單位和個人從中國境外取得的與納稅有關的發票或者憑證,稅務機關在納稅審查時有疑義的,可以要求其提供境外公證機構或者注冊會計師的確認證明,經稅務機關審核認可后,方可作為記賬核算的憑證。
  稅前扣除是否需要發票或收據?
  企業在日常列支和核算職工福利費時,往往無法取得發票、收據等外部憑據,如企業以貨幣形式發放給職工的各項補貼、救濟費、安家費等。對于這部分福利性支出,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主要審查此類支出的合理性和真實性,只要是合乎經營常規和會計慣例,屬于必要、正常且合乎情理、事理和法理的支出,就應該給予報銷,而不應拘泥于憑據的形式。
  罰款收據可以作為報銷依據稅前扣除嗎?
  罰款應該入賬,計入營業外支出,但是行政罰款不能稅前扣除。企業所得稅法第十條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下列支出不得扣除:(一)向投資者支付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款項;(二)企業所得稅稅款;(三)稅收滯納金;(四)罰金、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五)本法第九條規定以外的捐贈支出;(六)贊助支出;(七)未經核定的準備金支出;(八)與取得收入無關的其他支出

編輯推薦 >>>

【工作必備】出納崗位基礎知識大全

出納業務操作能力訓練手冊

微信公眾號

薩恩課堂

咨詢電話:400-888-3585

在線客服:點擊咨詢

©2001-2023 中國會計網(C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支持:北京薩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實名網站認證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7473號 京ICP備1201396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