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產成本核算流程框架
費用核算 費用歸集與分配 產品成本核算 產成品入庫 產成品發出
日常費用 生產費用
質保費用 醫藥庫 中轉庫
輔助費用 產成品
返工
制造費用 塑料庫
材料發出 半成品 自制材料 費用
產成品發出 材料費用
在產品 材料
工資提取 人工費用
(二)生產部門日常費用報銷
審核原始憑證完整、合法、金額正確、原始憑證與支出證明單是否一致——→審核并更正原始憑證按規范粘貼和折疊——→審核審批手續是否完備——→審核部門費用支出進度(如超計劃額度,可拒絕報銷)——→編制記賬憑證
借:制造費用——車間部門-相關明細科目
貸:現金/銀行存款/其他應收款 ——→涉及現金的憑證傳出納崗,不涉及現金的憑證傳主管崗復核。
注:(1)非工資性費用支出須取得稅務局監制的發票或收據,填寫規范,大小寫一致,無涂改痕跡,增值稅票須嚴格遵守填寫規范。
(2)保證憑證及附件左上角整齊,附件長寬折疊以記賬憑證大小為度,不能帶有訂書釘。
(3)費用審核依據《2001年費用控制辦法》、《差旅費開支范圍及標準》、《通訊費管理辦法》等,其要點有:計劃額度內費用須經部門負責人、分管領導、財務部長審批;計劃外費用須有總經理批示的報告;市內交通費(出租車費)、通訊費須經總經辦登記;招聘費用須有人力資源部部長審核;差旅費須附審批后的行程安排表,招待費須附經審批的招待費用明細表。
(4)準確使用明細科目(見科目表)。
(5)支取現金的憑證編制完畢,若遇出納無現金時,應暫時保存記賬憑證,待出納取回現金時通知領款。
(6)報銷人有前期欠款時,報銷費用一律先沖抵欠款,由管理費用崗開具還款收據。
(三)其他核算
1、水(電)費
收受出納崗傳來的水(電)費委托收款憑證——→分出非生產用水(電)發票——→將生產用水(電)發票傳生產部相關崗位換取增值稅票——→編制記賬憑證
借: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水/電
應交稅金——增值稅(進項)
管理費用——水/電
貸:銀行存款 ——→傳主管崗復核
2、審核原輔材料領用
每月1日收受材料審核崗傳來的當月原材料領料匯總表、記賬憑證——→對照領料單審核材料發出匯總表——→對照匯總表審核記賬憑證——→傳主管崗
注:(1)材料領用涉及基本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等,因此只有此憑證編制后才可以結轉制造費用、輔助生產。
(四)制造費用及輔助生產歸集與分配
1、生產質保費用
結賬后第三日查詢并打印當月制造費用——生產部(含分管領導)/質保部(含分管領導)科目時段余額表——→向生產部統計崗取得各車間產量工時——→編制生產費用(含分管領導)、質保部費用(含分管領導)分配表——→編制記賬憑證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車間-生產費用/質保費用
貸:制造費用——生產部(分管領導)/質保部(分管領導) ——→傳主管崗復核
2、車間制造費用
車間制造費用由財務系統自動結轉,并生成記賬憑證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車間-制造費用
貸:制造費用——車間-相關明細科目
3、輔助生產成本
結賬后第三日查詢并打印當月輔助生產成本科目時段余額表——→傳輔助生產車間核算員進行輔助生產分配——→根據輔助生產車間核算員編制的輔助生產分配明細表編制記賬憑證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車間-輔助費用
管理費用——輔助費用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相關明細科目 ——→傳主管崗復核
注:(1)必要時須向各車間提供制造費用明細賬相關情況。
(2)審定輔助生產車間統計分攤的工時,確保攤入各車間的費用準確合理。
(3)結賬后第三日結轉生產、質保費用,結轉后不能再有該項費用發生,因此月末須將此項當月費用憑證全部編制完畢。
(五)生產成本核算
1、基本生產成本的歸集
檢查制造費用、輔助生產成本是否結轉完畢——→檢查工資分配、原材料領用、產成品發放憑證是否已編制——→結賬后第三日打印各車間生產成本匯總表及制造費用匯總表——→傳各車間成本核算員
2、產品成本核算
由車間成本核算員根據當月車間生產的產品品種數量、各產品耗用的工時及成本崗提供的生產成本匯總表等,將車間當月生產成本在完工產品、在產品和半成品之間,完工產品、半成品品種之間進行分配,結賬后第四日編制產品成本計算表交成本核算崗。
3、產成品入庫
(1)審核產成品明細賬
定期審核倉庫產成品、自制材料賬——→核對入庫單(第④聯)數量與倉庫管理員登記的明細賬借方數一致——→取下入庫單(第④聯)——→分車間分品種暫時保存
(2)審核成本計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