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國家稅務局 深圳市地方稅務局關于印發優化稅收營商環境若干措施的通知
深國稅發[2018]47號 2018-3-30
各區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各稅務稽查局:
為深入貫徹《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在北京等5省(市)稅務機關開展優化稅收營商環境試點的通知》(稅總函〔2017〕341號)要求以及《深圳市關于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深府〔2018〕1號印發)精神,以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為導向,進一步優化我市稅收營商環境,深圳國稅局、地稅局聯合制定《深圳市國家稅務局深圳市地方稅務局關于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的若干措施》,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進一步營造一流的稅收營商環境。
(聯系人:市國稅局 馬敬 聯系電話:0755-83878789;市地稅局 劉之佳 聯系電話:0755-83773482)
深圳市國家稅務局
深圳市地方稅務局
2018年3月30日
深圳市國家稅務局 深圳市地方稅務局關于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的若干措施
一、減稅降負,釋放政策紅利
(一)實施“一攬子”減稅降負政策。降低城鎮土地使用稅稅額標準,由3-30元/每平方米降到3-15元/每平方米,并且工業用地稅額標準在上述新標準的基礎上又大幅下調50%;降低車輛車船稅稅額標準到法定稅率最低水平;降低符合核定征收條件企業的購銷合同印花稅核定征收標準;簡并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納稅期限,將我市房產稅(從價計征)、城鎮土地使用稅的納稅期限統一調整為一年申報一次;虧損企業、市區兩級政府重點扶持的企業等可以申請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困難減免。
(二)加強稅收政策解讀。通過多種渠道對政策變動進行及時、完整、清晰的解讀,方便納稅人遵從。對現有稅收制度有針對性地進行分類,以簡明易懂的方式編寫稅收制度分類指引,并探索多渠道、多形式的公開方式。落實和健全熱點問題快速響應機制,做好熱點問題收集、研判、轉辦和反饋工作。
二、簡化流程,減輕辦稅負擔
(三)發布稅收服務清單。編制并發布辦稅事項“最多跑一次”清單和“全程網上辦”清單。針對“最多跑一次”辦稅事項的報送資料、辦理條件、辦理時限、辦理方式及流程等編制辦稅指南,便于納稅人快捷查找,規范辦理涉稅業務。
(四)推行“有稅申報”。若納稅人申報的增值稅消費稅為零,其同期征收的附加稅費無需零申報。
(五)推行“以報代備”。簡化企業所得稅優惠備案,對除軟件和集成電路企業優惠事項外的36項企業所得稅優惠事項全面放開申報,取消備案環節,備案資料改由納稅人留存備查。
(六)實行簡易注銷“一次性辦結”。利用風險管理手段推行注銷業務差異化處理,對通過各項指標檢查且符合簡易注銷條件的納稅人實行一次性辦結注銷。
三、銀稅互動,激勵誠信納稅
(七)上線“金融超市”。在電子稅務局開發上線“金融超市”服務平臺,實現稅務機關和銀行的數據直接溝通,貸款項目集中展示,貸款信息及時推送,豐富信息交換內容,擴大“銀稅互動”受惠面,持續提升守信企業的榮譽感和獲得感。
(八)推出自然人線上納稅信用融資產品。開發“稅信通”平臺,自然人可通過平臺授權銀行查詢本人涉稅信息,獲取無抵押、無擔保信用貸款。
四、創新渠道,拓展網絡辦稅
(九)推出“一體化電子稅務局”。實現域名共享、身份互認、業務互通、標準統一、一網通辦,納稅人一次登錄,即可辦理兩家業務。
(十)推行實名辦稅。全面啟動實名辦稅,充分利用實名身份信息,簡并與身份相關的附報資料,優化辦稅流程。實現國稅局、地稅局實名信息共享,“一方認證,雙方使用”。
(十一)對接財務軟件實現“一鍵申報”。開發對接財務軟件的會計報表報送及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稅種申報平臺,實現納稅人“一鍵報賬、一鍵報稅”功能,降低企業辦稅成本,推動并普及“財稅一體化”的管理服務模式。
(十二)推廣電子普通發票。大力推行電子發票,基于區塊鏈技術,探索電子發票應用,為增值稅起征點以下小規模納稅人提供代開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服務,實現在線開具和查驗。
(十三)推出網上開具完稅證明(文書式)服務。通過電子稅務局實現《稅收完稅證明》(文書式)開具功能,對接互聯網多渠道繳稅方式。
(十四)推出跨境電子支票繳稅。為納稅人提供更加便捷多樣的跨境繳款方式,拓展深港兩地企業之間、金融機構之間、職能部門之間在資金清算、信息流通、風險管理方面的互動空間。
(十五)推行智能化辦稅服務。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結合納稅信用等級評定、納稅人風險識別、第三方數據等信息,實現機器學習,智能核定納稅人的發票用量、普通發票限額以及核定發票票種,方便納稅人申領發票。通過數據集成,為納稅人提供基礎數據準備和自動預錄入,方便納稅人計算、填寫申報表,減少納稅人填報負擔。將人工智能咨詢引入12366熱線服務,提高咨詢服務效率和準確率。
五、稅收共治,形成征管合力
(十六)提醒納稅人自主應對涉稅風險。運用稅收大數據,實現對納稅人信用和風險狀況的動態監控評價,向納稅人主動推送低風險信息,提示納稅人自查自糾。為納稅人提供申報疑點數據的校驗、反饋和提醒服務,減少納稅人申報錯誤風險。開展大企業稅務風險內控測試,定期歸集整理稅收風險,適時推送提醒到戶。
(十七)完善涉稅專業服務平臺。實現涉稅專業服務機構和人員信息精準采集、智能識別、實時推送、信用綜合評價,對完成實名信息采集的專業服務機構和人員提供批量便捷辦稅服務。
(十八)實行聯合執法。開展國稅局、地稅局聯合選案;共同制定檢查方案并實施檢查,共同進戶,減少對企業重復檢查;協同審理和執行;共享稅收黑名單企業信息,加強與多部門聯合懲戒。
六、提升站位,服務經濟發展
(十九)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著力提升對“走出去”納稅人服務水平。通過搭建服務平臺、整合服務方式、優化服務內容,為企業提供及時、準確的稅務資訊,幫助企業利用稅收協定維護自身權益,并協助企業建立跨境稅務風險內控機制,防范稅收風險。
(二十)優化大企業服務。建立重點企業定點聯系制度,強化日常溝通,主動為納稅人解決涉稅疑難,降低涉稅風險;通過舉辦大企業沙龍、“大企業問稅平臺”優化專項交流,積極主動回應大企業關切。加強集團重組服務,依申請為大企業協調重組中的疑難事項,提高政策確定性。建立大企業稅收服務與管理工作協調機制,協調跨區域涉稅爭議,提高政策執行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