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促進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印發甘肅省“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提升若干措施的通知 甘工信發[2023]128號 2023-5-19 各市州、蘭州新區促進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省促進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甘肅省“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提升若干措施》已經省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甘肅省促進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代章) 2023年5月19日 甘肅省“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提升若干措施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決策部署,按照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省委十四屆二次全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和全省強工業行動推進大會等會議要求,進一步完善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有序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激發中小企業的創新動力和活力、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實現“專精特新”企業數量倍增和質量提升。力爭到“十四五”末,累計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2000家以上、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00家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家以上。結合我省實際,現制定以下措施。 一、加大培育力度,健全梯度培育體系 (一)推動優質中小企業層級提升。按照“梯度培育、分級實施、動態管理”的原則,進一步完善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3個優質中小企業培育庫,建立服務專員制度,以總體部署、分級培育、整體推進、動態管理的方式,構建從孵化培育、成長扶持到發展壯大的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體系。通過重點項目引領、創新力提升、數字化賦能等方式,加快培育主營業務突出、競爭能力強、成長性好、專注于細分市場、具有較強創新力的專精特新企業,在全省形成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梯度培育、分級提升的體系。(省工信廳負責,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落實,以下不再一一列出) (二)強化財政資金支持。通過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對首次認定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每戶獎勵30萬元,認定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每戶獎勵50萬元,工業和信息化類各項扶持政策重點向專精特新企業傾斜。各地區要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等優質企業的資金支持力度。積極爭取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省工信廳、省財政廳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強化科技支撐,推動創新轉型 (三)支持大中小企業產學研協同創新。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建設國家級和省市級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等,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牽頭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引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將科研儀器、實驗設施、中試基地、數據庫知識庫模型庫等創新資源向中小企業開放,提升科技研發資源使用效率。推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學家團隊、專精特新企業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以“揭榜掛帥”“賽馬”等方式開展產業技術攻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解決企業發展關鍵技術需求。(省科技廳、省工信廳、省財政廳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暢通校(院、所)企對接。促進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助力解決企業發展的科技制約,提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員帶團隊自主聯系本領域企業從事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按照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方式決定成果權屬及收益分配。引導企業根據轉型升級需求,主動承接和轉化省內高校、科研院所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科技成果,重視原創技術和前沿技術儲備。(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工信廳、省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發揮各類平臺和創新聯合體功能,提升科技中介服務能力,建立合理、高效、順暢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機制,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效能。整合現有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依托蘭州科技大市場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建設甘肅省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加強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的運用,及時發布成果信息。建立科技成果質押融資市場化風險補償機制,為科技成果質押融資設立專門的貸款利息補償資金以及風險補償資金。(省科技廳、省工信廳、省金融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促進質量品牌提升。強化質量管理,加強先進質量管理方法經驗交流,全面提升材料采購、設計研發、生產制造、售后服務等生產經營水平。鼓勵專精特新企業參與國際、國家、行業、地方和團體標準的制(修)訂。支持專業服務機構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認證認可、計量技術、檢驗檢測等服務。開展質量技術幫扶,組織專家幫助企業改進設計和制造技術。鼓勵和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加強自主品牌培育,指導企業制定品牌戰略。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爭創中國質量獎和甘肅省人民政府質量獎。(省市場監管局負責) (七)引導大中小企業集聚化專業化發展。推動產業鏈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圍繞新產品協同開發、核心零部件協同驗證、供應鏈要素協同保障等建立戰略合作機制。引導產業鏈龍頭企業將配套中小企業納入共同的供應鏈、質量、標準、認證體系,培育價值共享、互促共進的產業鏈新型伙伴關系,實現協同發展。制定專精特新企業產品(服務)目錄清單,鼓勵龍頭企業開展供應鏈對接,推動中小企業融入細分產業鏈。圍繞產業鏈細分領域,在縣域范圍內打造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推動集群做強主導產業,形成一批核心配套產品,提升產業鏈關鍵環節配套能力。到2025年,培育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20個以上,爭創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5個以上。(省工信廳、省政府國資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推進企業高端化改造。支持企業瞄準同行業先進水平,堅持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加快關鍵工序核心設備更新改造,持續提升企業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積極利用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新制造、催生新服務,促進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發展高端產業集群,圍繞培育壯大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精細化工、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重點產業鏈,培育一批融入產業鏈上下游的專精特新企業。(省工信廳、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推動企業綠色低碳發展。支持企業實施綠色戰略、綠色標準、綠色管理和綠色生產,參與開展低碳、節能、節水、環保、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共性技術研發,引導中小企業應用高效節能技術工藝裝備,加大可再生能源使用,通過共享制造、柔性制造、精益生產等方式,開展全要素全流程的“綠色化+智能化”改造。實施綠色制造工程,推動鋼鐵、有色、石化等傳統行業實施綠色化升級改造,力爭到2025年,培育省級綠色工廠120家,省級綠色園區5家,工業節水型企業30家,綠色產品30個。(省工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推進數字賦能,提升核心競爭力 (十)全面推進智能化升級改造。引導企業加大智能化設備投入,鼓勵企業購置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成套生產線、研究開發、檢驗檢測等設備,及開展用于項目的先進生產技術、設備嵌入式軟件、系統集成和智能化改造解決方案服務。面向專精特新企業開展智能化改造標準宣貫、現場診斷,推廣應用場景,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省工信廳、省政府國資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開展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引導數字化服務商針對不同行業專精特新企業的需求場景,開發數字化解決方案。以賦能行業為方向,力爭到2025年,建成5G基站4.5萬個以上,專精特新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字化率分別達到80%、60%,助力專精特新企業數字化轉型范圍顯著擴展、程度持續深化、質量大幅提升。(省工信廳、省政府國資委、省科技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推進企業上云上平臺。鼓勵省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針對專精特新企業需求,開發集成一批面向典型場景和生產環節的工業APP。引導專精特新企業應用低成本、快部署、易運維的基礎云服務及工業APP,實現基礎設計、生產、物流、銷售、服務等核心數據和工業設備、運營管理上云上平臺。(省工信廳負責) 四、強化金融支持,增強發展后勁 (十三)加大政銀企對接力度。適時召開政銀企對接會,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擴大中長期貸款、信用貸款規模,發放中長期貸款,拓展“隨借隨還”等還款模式,重點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建立專精特新企業名單和專精特新企業信貸產品目錄共享機制,定期推送給金融機構和專精特新企業。建立金融顧問服務制度。選派金融顧問為急需金融服務的專精特新企業擔任金融顧問,積極為企業開展個性化、差異化和精細化的金融業務服務。政策性銀行發揮資金利率低、期限長的優勢,綜合運用直貸、轉貸及“直貸+轉貸”模式,持續增加信貸供給;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加大向總行申請信貸額度力度;鼓勵地方法人銀行圍繞服務專精特新企業,持續加大信貸投放。(省金融監管局、省工信廳、人行蘭州中心支行、甘肅銀保監局,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提高增信服務水平。支持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與銀行進行“總對總”批量業務合作,開展“見貸即擔”“見擔即貸”業務模式,加快擔保貸款發放。積極爭取中央財政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支持,鼓勵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擔保,力爭將專精特新企業擔保費率降至1.5%以下。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加大對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資本補充、代償補償、擔保費補貼、業務獎補的支持力度。在依法依規和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鼓勵保險公司開展信用保險、貸款保證保險、保單融資業務。(省金融監管局、省工信廳、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人行蘭州中心支行、甘肅銀保監局、甘肅證監局,省金控集團,相關金融機構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用好用足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大專精特新企業上市儲備力度,開展上市專題培訓等服務,為有上市、掛牌需求的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支持暫未達到上市標準的專精特新企業在“新三板”和甘肅股權交易中心掛牌融資,加快上市步伐。提升融資工具使用水平,在穩妥防范化解債券違約風險的基礎上,支持企業發行ABS(資產證券化)和綠色債、雙創債、科創債等創新品種債券,推動REITs(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落地應用。充分發揮產業基金撬動作用,通過產業基金直接投資、跟進投資及投貸聯動等方式,引導各類資金投向專精特新企業改造升級、重大項目實施、基礎設施建設等關鍵環節。(甘肅證監局、人行蘭州中心支行、省金融監管局、甘肅銀保監局、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政府國資委,各證券機構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開展精準服務,助力高質量發展 (十六)加強人才智力支持。對接一流大學培訓資源等,分級開展中小企業領軍人才、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培訓,實現專精特新企業培訓全覆蓋。每年組織企業與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對接活動,引導大學生到專精特新企業就業。支持專精特新企業與高校、職業院校實施訂單式培養模式,提高人才供應精準度。支持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企業開展企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支持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企業通過省委省政府“1萬名未就業普通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項目”招聘普通高校畢業生。(省人社廳、省教育廳、省工信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七)提升公共服務平臺服務能力。推進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建設,引導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管理咨詢、信用服務、投資融資、產權交易、技術支持、人員培訓、合作交流、法律咨詢、創業孵化等“點對點”的個性化服務。根據當年省級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情況,對年度考核優秀的省級示范平臺給予最高不超過50萬元的服務業績獎勵。(省工信廳、省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助力拓展市場。支持專精特新企業開拓海內外市場,組織專精特新企業參加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APEC中小企業技術交流暨展覽會等各類展會,為專精特新企業搭建產品、技術展示平臺,并按規定給予參展補助,助力企業拓展國內外市場。(省工信廳負責) (十九)持續開展“一起益企”行動。為中小企業送服務、送技術、送人才,力爭每年舉辦各類服務活動2000余場次,累計服務各類中小企業不少于10萬余家次,實現專精特新企業全覆蓋。完善中小企業管理咨詢專家信息庫,開展專精特新企業診斷和管理咨詢服務,提供智力支撐。(省工信廳負責) 六、保障合法權益,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二十)保障中小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進“非禁即入”普遍落實。深入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完善第三方審查和評估機制,建立健全公平競爭審查抽查工作制度。統一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放開競爭性業務準入。嚴格質量安全監管,加大對生產銷售不合格產品、侵權、假冒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嚴厲查處一些具有相對優勢地位企業不正當競爭行為。(省促進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一)保障中小企業款項及時支付。持續宣貫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利用“甘肅省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投訴(登記)”等平臺,受理對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拒絕或遲延支付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款項的投訴,督促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及時支付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款項,依法保護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合法權益。(省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二)及時回應中小企業訴求。落實“包抓聯”制度、“白名單”制度、“六必訪”制度,利用調研走訪、電話信件、“甘肅產業大腦”平臺等方式,及時掌握企業要素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訴求、意見建議,建立工作臺賬,實行清單化閉環管理。適時召開專精特新企業座談會,聽取企業訴求和建議,研究加快專精特新培育提升措施。(省工信廳負責) 七、組織保障 (二十三)加強組織領導。省促進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全省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和發展,加強部門協同,上下聯動,形成工作合力。將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提升納入市州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季度評價,以評促培育提升。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要把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發展作為推動本地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抓手,成立培育工作專班,推動政策措施落地見效。(省促進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四)加大政策支持。強化惠企政策宣傳,落細落實國家和省級惠企政策,確保直達快享、應享盡享。發揮政府采購政策功能,將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企業創新產品和服務,納入政府采購支持范圍,帶動創新產品先試首用。統籌運用財稅、金融、產業、人才、用地、用能等政策工具持續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提高政策精準性和有效性。發揮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和省政府投資基金作用,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投資。(省促進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五)營造濃厚發展氛圍。加強企業輿論宣傳、政策解讀和輿情引導工作,弘揚正能量,穩定發展預期。發揮專精特新企業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充分發揮甘肅日報、省廣電總臺等省屬主流媒體作用,大力宣傳實施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提升的政策措施,及時總結和推廣好經驗好做法,樹立一批先進典型,通過多種形式講好專精特新故事,在全社會營造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引導更多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省委宣傳部、省工信廳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附件: 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提升流程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