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會計網為考生發布2017年高級會計師考試《高級會計實務》考試大綱,供大家參考學習。以下是2017年高級會計師考試《高級會計實務》考試大綱第七章內容:
第七章 企業成本管理
【基本要求】
(一)掌握作業成本法的核算原理與方法
(二)掌握作業基礎管理的內涵與方法
(三)掌握目標成本法核心程序與管理方法
(四)熟悉商業環境變化對成本管理觀念的影響,掌握戰略成本管理的方法體系
(五)熟悉成本管理觀念的轉變
(六)了解成本的含義、分類及成本管理系統的發展階段
【考試內容】
第一節 企業成本管理內涵和方法
一、成本的含義及分類
成本是一個內涵豐富、外延廣泛的概念。在經濟學領域,馬克思的成本理論認為成本是商品價值(C+V+M)中的C+V部分,即商品生產中耗費的物化勞動(C)和活勞動(V)的貨幣表現。在會計學領域,成本分為財務會計中的成本概念和管理會計中的成本概念。財務會計中的成本是指遵循會計準則或會計制度要求確認和計量的成本。管理會計中的成本是指可以用貨幣單位來衡量,為達到特定目的而發生的各種經濟資源的價值犧牲。
二、成本管理觀念的轉變
企業成本管理,是指企業營運過程中實施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活動的總稱。隨著企業經營環境等因素的變化,企業成本管理觀念也不斷發生著轉變。
(一)注重成本核算向成本控制的轉變
(二)從成本的經營性控制向成本的規劃性控制轉變
(三)從產品制造成本管理向產品總成本管理轉變
(四)從靜態成本管理向動態成本管理轉變
三、成本管理系統的發展
成本管理系統發展可分為四個階段。各階段所關注的重點分別是:
(1)單純的核算報告系統;
(2)以可靠性為目標的對外財務報告;
(3)追蹤關鍵經營數據以生成更具相關性、精確性的成本信息供決策使用;
(4)戰略成本管理。
四、成本管理方法
在企業成本管理的發展過程中,先后出現了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比如實際成本法、標準成本法、變動成本法、本量利分析法、作業成本法、目標成本法、戰略成本管理法等。
第二節 戰略成本管理
一、戰略成本管理概述
(一)現代商業環境的基本特征
現代商業環境的變化主要體現在經濟全球化、制造和信息技術進步、顧客導向、商業模式和管理方式變革、社會及政治和文化因素綜合影響等方面。其中,產品在國際產業鏈上的分工與協作、先進制造技術的投人與應用、顧客導向的價值理念等,對現代企業成本管理產生了深遠影響。
(二)企業成本結與成本信息相關性
商業環境的巨大變化給企業的成本結構帶來了巨大影響。傳統的基于產量、機器小時等標準所分攤、歸集的產品成本正在失去相關性。
(三)戰略成本管理內容
戰略成本管理的形成來源于價值鏈分析、成本動因分析和戰略定位分析三個方面的綜合,分析方法都是基于戰略管理而產生的。
二、價值鏈分析
(一)價值鏈分析的含義
價值鏈是指企業價值創造過程中一系列不相同但相互聯系的價值活動的總和。價值鏈分析可以分為兩類:企業內部價值鏈分析和企業間價值鏈分析。
(二)企業內部價值鏈分析
企業內部價值鏈是指企業內部為顧客創造價值的主要活動及相關支持活動,這些價值活動可以分為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兩大類。內部價值鏈的分析目的在于通過分析以判斷企業內部各項作業是否有價值,發現增加價值或降低成本的機會,從而識別和確定企業的關鍵成功因素。企業內部價值鏈分析分為四個步驟:識別企業價值鏈的主要活動、價值活動的成本動因分析、分析價值活動之間的關聯、增加價值或降低成本以建立競爭優勢。
(三)企業間價值鏈分析
企業間價值鏈分析,主要包括縱向價值鏈分析和橫向價值鏈分析。縱向價值鏈分析將企業看作是整個產業價值創造的一個環節,以分析企業在所處產業上、中、下游價值鏈分工中的戰略定位。橫向價值鏈分析則側重于分析現實或潛在競爭對手對企業價值創造活動的影響,旨在明確競爭對手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劣勢,從而明確企業自身的戰略定位。
第三節 作業成本管理
一、作業成本法概述
作業成本法是一種通過對成本對象所涉及的所有作業活動進行動態追蹤和反映,以計量作業和成本對象的成本,評價作業業績和資源利用效率的成本計算和管理方法。與作業成本法相關的概念包括:資源、作業、成本動因、作業中心和成本庫。
(一)資源
資源是指支持作業的經濟要素。作業耗費資源從而發生各類成本。
(二)作業
作業是企業為實現戰略目標進行的與顧客價值創造相關的各項資源消耗活動。企業作業可分為增值作業和非增值作業。
從資源識別及成本核算角度,作業可分為單位級作業、批次級作業、產品級作業和設施級(或管理級別)作業。
(三)成本動因
成本動因是成本變化的原因,包括資源動因和作業動因兩類。資源動因是將各項資源費用歸集到不同作業的依據,它反映了作業與資源之間的關系。作業動因是將不同作業中歸集的成本分配到成本對象的依據。
(四)作業中心和成本庫
作業中心是指具有同質作業動因的作業集合。成本庫歸集了一個作業中心所耗用的全部資源,它是由若干個同質作業動因組成的一個特定的集合體。
二、作業成本法的核算程序
(一)兩步制分配程序
根據作業成本法“作業消耗資源,產咼消耗作業”邏輯,資源通過資源動因分配給作業形成作業成本,而作業成本通過作業動因分配給最終成本對象。
(二)作業成本法的核算
制造費用歸集和分配分為四個步驟:按工作內容區分不同類型的作業;分析成本與作業間的關系以確定各項作業的作業動因;設置成本庫并歸集所耗資源到作業中心;基于作業成本動因確定各作業成本庫的成本分配率并分配成本。
三、作業成本信息與作業基礎管理
(一)作業分析
作業分析過程包括區分增值作業和非增值作業、確認重要性作業、對標及有效性分析、關聯性分析等方面。
(二)作業改進
改進作業的方法主要包括消除不必要作業、在其他條件相同時選擇成本最低的作業、提高作業效率并減少作業消耗、作業共享、利用作業成本信息編制資源使用計劃并配置未使用資源。
(三)作業成本信息與企業經營決策
利用作業成本信息可以在本量利分析及經營決策、產品盈利性分析、作業基礎產品定價決策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第四節 目標成本管理
一、目標成本法概述
(一)目標成本法的產生與內涵
目標成本是基于某一特定產品的銷售價格,在考慮必要利潤因素后倒逼出的產品預期成本。
目標成本法是確定目標成本以及圍繞目標成本落實而展開一系列成本控制活動的總稱。
目標成本管理從產品開發的最初階段開始,貫穿產品生命周期始終,并將整個價值鏈納人其中。
(二)目標成本法與標準成本法的區別
總的來看,目標成本法把降低成本的重點放在企業產品的研究、開發、規劃與設計階段,而標準成本法則把主要注意力放在產品投產后的制造階段。
(三)目標成本管理的核心程序與實施原則
目標成本管理的核心程序,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在市場調査、產品特性分析的基礎上確定目標成本;組建跨職能團隊并運用價值工程法(或價值分析法)等將目標成本嵌人產品設計、工程、外購材料等的過程控制之中,以使產品設計等符合目標成本要求;將設計完的產品投人生產制造環節,并通過制造環節的“持續改善策略”,進一步降低產品制造成本。實施目標成本管理應遵循價格引導的成本管理、關注顧客、關注產品與流程設計、跨職能團隊合作、生命周期成本削減、價值鏈參與等原則。
二、目標成本的設定
“目標成本”是基于產品的競爭性市場價格,在滿足企業從該產品中取得必要利潤情況下所確定的產品或服務的最高期望成本。目標成本設定是實施目標成本法的第一個階段,設定目標成本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市場調查
在目標成本確定中,市場調査的核心是真實了解顧客對產品特性、功能、質量、銷售價格等各方面的需求。
(二)競爭性價格的確定
競爭性價格是指在買方市場結構下由顧客、競爭對手等決定產品的價格定價。其確定方法主要有市價比較法和目標份額法。
(三)必要利潤的確定
必要利潤是指企業在特定競爭戰略下要求的最大利潤,它既是客觀的(它應反映投資者的必要報酬率),也是主觀的(它因不同投資者、管理者的風險感受不同而不同)。其中,必要報酬率是指投資者對企業資本投資所要求的收益率,可以根據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MP)等測定。
三、目標成本控制與產品設計
(一)用目標成本約束產品設計
目標成本法要求企業從產品設計環節人手,滿足客戶需求,平衡產品的價格與功能,將“目標成本”嵌入產品設計過程,使目標成本能夠真正“約束”產品設計。
(二)應用價值工程技術進行產品設計
價值工程旨在權衡“產品特性”與“產品成本”兩者的關系,通過產品設計以提升產品對顧客的價值。
四、目標成本控制與產品制造及持續改善
目標成本法在企業具體應用中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個連續的循環過程,企業需借助這一循環過程實現成本的持續改善目標。供應鏈管理、生命周期成本管理、跨職能團隊組織運作等是促進持續改善的重要舉措。
(一)供應鏈管理
在目標成本法中,價值鏈上所有成員(包括供應商、分銷商、服務提供商、顧客等)都應被納人目標成本管理之中。合格供應商的評定、建檔及信息更新以及加強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聯動并為供應商提供足夠的激勵等,是加強供應鏈管理的有效手段。
(二)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念
生命周期成本是新產品或服務在成本生命周期中所花費的資源總和,包括產品研發、產品設計、產品制造、產品銷售、售后服務等各環節所發生的成本費用。在戰略成本管理中,只有當新產品銷售所帶來的“產品營業收入”大于所付出的“生命周期成本”,在財務上才是可行的。
(三)目標成本管理中的跨職能團隊
在目標成本管理中,跨職能團隊要自始至終對產品設計、制造的全過程負責。跨職能團隊包括設計團隊、制造團隊、一體化團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