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業務敏感度 (35%) 考察領域:
1.組織目標、行為和績效:
A 戰略規劃過程和主要活動(目標設定、全球化和競爭、與 組織使命和價值的結合等)
B 常用的績效評價方法(財務、運營、定性與定量、生產 率、質量、效率、效果等)
C 組織行為(組織中的個人、群體和組織的行為等)和不同 的績效管理技術(特征、組織政治、動機、職位設計、激 勵、工作安排等)
D 在領導、指導、引導員工、建立組織承諾以及企業家能力 方面的管理有效性
2.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
A 評估不同組織結構對風險和控制的影響(集權與分權、扁 平結構和傳統結構等)
B 常見業務流程對風險和控制的影響(人力資源、采購、產 品開發、銷售、市場營銷、物流、外包流程管理等)。
C 項目管理技術(項目計劃和范圍、時間/團隊/資源/成本管 理、變更管理等
D 合同的各種形式和要素(形式、對價、單邊、雙邊等)
3.數據分析 :
A 數據分析、數據種類、數據治理以及在內部審計中使用數 據分析的價值
B 數據分析流程(設定問題、獲取數據、清理/規范數據、分 析數據、結果溝通)
C 數據分析方法在內部審計中的應用(異常檢測、診斷分 析、預測分析、網絡分析、文本分析等)
II. 信息安全 (25%)
1.不同類型的物理安全控制 考察領域:
A 物理安全和物理控制(卡片、密鑰、生物識別等)
B 用戶認證和授權控制以及潛在風險識別(密碼、兩級認 證、生物識別、數字簽名等)
C 信息安全控制(數據加密、防火墻、殺毒軟件等)的目的 和用途
D 數據隱私法規及其對數據安全政策和實務的潛在影響
E 新興技術實務及其對安全的影響(自帶辦公設備[BYOD]、 智能設備、物聯網[loT]等)
F 現有的和新興的網絡安全風險(入侵、盜版、篡改、勒索 攻擊、網絡釣魚攻擊等)
G 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相關政策。
III. 信息技術 (20%) 考察領域:
1.應用軟件和系統軟件 :
A 系統開發生命周期和交付過程中的核心活動(需求定義、 設計、開發、測試、調試、實施、維護等)以及在整個過 程中變更控制的重要性
B 基本的數據庫(數據、數據庫、記錄、對象、字段、模式 等)和因特網術語(HTML、HTTP、URL、域名、瀏覽器、 點擊進入、電子數據交換[EDI]、cookies 等)
C 軟件系統的主要特征(客戶關系管理[CRM],企業資源規劃 [ERP]系統,治理、風險和合規[GRC]系統等)。
2. IT 基本掌握設施和 IT 控制框架 :
A 基本的 IT 基本掌握設施和網絡概念(服務器、主機、客戶 機服務器配置、網關、路由器、LAN、WAN、VPN 等)以 及潛在的風險識別
B 網絡管理員、數據庫管理員和服務臺的運營角色 基本掌握 C IT 控制框架(COBIT、ISO 27000、ITIL 等)和基本 IT 控制的 目的及應用
3.災難恢復 :
A 災難恢復計劃中的站點概念(熱站、暖站、冷站等)
B 系統和數據備份的目的
C 系統和數據恢復的目的
IV. 財務管理 (20%) 考察領域:
1.財務會計和財務管理 :
A 財務會計的概念和基本原則(財務報表類型和術語,比如 債券、租賃、職工福利計劃、無形資產、研發支出等)
B 高級和新興財務會計概念(合并、投資、合伙、外幣交易 等)
C 財務分析(水平和垂直分析,與經營活動、盈利能力、流 動性、杠桿等的比率分析等)
D 收入循環、流動資產管理和核算、供應鏈管理(包括存貨 估值和應付賬款)
E 資本預算、資本結構、基本稅收制度和轉移定價。
2.管理會計 :
A 管理會計的一般概念(本-量-利分析、預算、費用分配、成 本效益分析等)
B 成本核算系統(完全成本、變動成本、固定成本、作業成 本、標準成本等)
C 各種成本(相關和不相關成本、增量成本等)及其在決策 制定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