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賀州市的精品蔬菜經過檢驗檢測中心的檢測,每天凌晨通過供粵港澳蔬菜“直通車”,被運往大灣區的各個超市、菜場;桂平市的近千頭優質肉牛,被“牛臉識別”技術精準監控生長周期,成熟產出的牛肉全部直供大灣區市場……作為重要的果蔬和養殖業基地,廣西在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居民日常生活所需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廣西稅務部門聚焦特色優勢產業發展需求,在將“納稅信用”轉化為資金支持、以稅費優惠支持科技興農、以稅收大數據匹配產銷企業對接等方面,積極發揮職能作用。
納稅信用,轉化為融資信用
2023年,廣西糧食播種面積4252萬畝、總產量1395萬噸,連續四年實現“雙增長”,其中蔬菜、蠶繭、園林水果等產量繼續保持全國前列。
在百色田陽區,每年約有20萬畝西紅柿銷往全國各地。家得樂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西紅柿研發種植為主的企業,享有“天然溫室”“大糧倉”“大菜園”等美譽。
“今年以來,公司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10多萬元,這筆資金是實實在在的支持。”該公司負責人習鵬告訴記者,“我們將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生產果脯等產品,進一步延伸蔬果產業鏈。”
為解決涉農企業的資金短缺問題,廣西稅務部門與多家金融機構合作推出“桂惠貸”“信用貸”等特色貸款產品,幫助農業企業將“納稅信用”轉化為實際的資金支持。
賀州市是廣西東融先行示范區,近年來不斷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的農業合作,目前賀州市70%的蔬菜和60%的水果、畜禽產品銷往大灣區市場。
“我們的鰻魚品質優良,深受大灣區消費者喜愛,但在擴大養殖規模時遇到了資金不足的問題。”廣西昭平和鑫源生態技術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勇說,“稅務部門了解情況后,與桂林銀行賀州昭平支行合作,為企業定制金融服務方案,幫助企業辦理綠色貸款500萬元,助力企業擴大養殖規模。”
在融安縣桔鄉里農業基地,國家稅務總局融安縣稅務局創新服務舉措,采取組團助農走訪服務模式,為農業企業提供常態化的稅費優惠政策解讀,幫助企業通過“納稅e貸”獲得250萬元的貸款支持,為當地的金桔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數字監控,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智能水肥一體機、降溫控制、自動通風……在武宣群農耕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450畝的智慧農業園讓人眼前一亮。相比傳統作業模式,5G智慧農業平臺可通過大數據算法構建植物生長模型,實現蔬菜生長關鍵環境指標的全面監測、高速上傳,推動增產增效。
“我們公司致力于發展智慧農業,5G智慧平臺大大提升了農業生產的精細化、高效化、綠色化水平。稅務干部主動上門輔導,幫助我們及時、準確享受相關稅費優惠政策,我們得以持續升級優化種養設施裝備,提高種植技術水平。”武宣群農耕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慶偉說。
糧食的安全,不僅僅在于標準可視化的種植過程,產品的可追溯性同樣重要。
廣西合天寶龍食品有限公司通過全流程監控海鴨養殖和海鴨蛋加工,實現了從養殖到餐桌的全程追溯管理。在公司主要負責人龍海軍看來,“看得見”的政策紅利,是推動企業走上智能化發展的“助推器”。“今年以來,我們累計享受稅費減免超過70萬元。這些節省下來的資金用于推動海鴨蛋養殖業務向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方向升級,進一步拓寬了市場。”他說。
產銷對接,“從田間到餐桌”更順暢
在廣西泓科冷鏈物流園內,一體化的智慧型冷鏈體系具有冷藏加工、低溫倉儲和運輸配送等功能。該物流園負責人林海茵介紹,當地特色水果如荔枝、龍眼和百香果等,在采摘后24小時內即可被送到全國各地。“每當水果采摘火熱銷售之際,園區會收到多個種植戶以及電商團隊的物流訂單。有時由于不熟悉網上辦稅流程而影響了物流的效率,稅務部門定期上門輔導,讓我們解決問題更高效、操作更便利了。”林海茵說。
廣西五洲金橋農產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為農產品批發市場提供管理服務的企業,建立了“南菜北運”產地集配中心所需的冷鏈系統,形成了完整的產地集配功能,為“南菜北運”項目提供了完善的物流配送服務。
該公司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姚茂能告訴記者,“今年以來,企業享受各項稅收政策減免稅費約403萬元,用于冷鏈系統、信息及安全追溯系統等的升級完善,企業打造健康、安全、規范的超大型‘菜籃子’工程日益顯現。”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廣西共建設4381個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全區冷藏保鮮庫的容量達到了約1100萬立方米,儲藏能力約為220萬噸,不僅促進了當地農產品的銷售,也豐富了消費者的餐桌,進一步推動了東西部協作。
廣西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劉虎表示,廣西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已初見成效,稅務部門將持續落實稅費優惠政策,助力“菜籃子”企業精耕細作,推動“桂字號”農產品跨“粵”千里,為促進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