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十年蝶變,一場打破地域藩籬、抱團協同發展的重大變革,在21.6萬平方公里的京津冀熱土上澎湃激蕩。十年篤行,河北堅持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協同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十年奮進,河北稅務部門陸續創新出臺系列務實舉措,在全力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中交出可圈可點的稅務答卷。
扭住“牛鼻子” 助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牛鼻子”。
打造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是設立雄安新區的初心。截至目前,中央企業在雄安新區設立各類機構200多家。首批疏解的4家央企總部加快推進,一批市場化疏解項目加快建設。
近日,中國大唐集團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落地雄安,隨即就收到了稅務部門送來的新辦納稅人套餐,一站式辦理各項新辦業務。“新區稅務局提前做了大量準備工作,企業疏解過程有專人對接,針對企業情況制訂輔導方案。優質的稅費服務、良好的稅收營商環境讓我們扎根新區的信心更足了。”該公司財務人員王利鋒表示。
雄安新區稅務局總經濟師李若鑫介紹,為更好地服務企業疏解落地,新區稅務局升級“一企一專班”全程服務機制,編寫《河北雄安新區疏解企業稅費政策一本通》等政策指引,聯合新區相關部門持續優化跨省遷移就近辦、自助辦、網上辦,全力護航疏解企業平穩落地,持續擦亮“雄安服務”稅務品牌。
此外,雄安新區稅務局探索推行稅收事先裁定,對大企業未來可預期的復雜涉稅事項如何適用稅收政策給予正式答復,為大企業提供事前防范涉稅風險服務,增強企業稅收政策適用的確定性。
這是河北稅務傾情服務的縮影,便捷高效的納稅服務舉措正在燕趙大地服務更多疏解企業。
5年前,河北盛源科技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從北京遷入邯鄲冀南新區。這是一家研制易拉罐空罐輸送設備的專精特新企業,原材料主要是鋼材和不銹鋼。企業遷入之初,當地稅務部門主動為其與本地優質鋼材生產企業“牽線搭橋”,幫助盛源科技降低原料采購運輸成本,實現當年建廠、當年投產見效。
在廊坊市固安縣,原北京大紅門、老“動批”等商圈的4000余家優質服裝商戶入駐永定城·京津冀(固安)國際商貿城,致力于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高質量承接發展的示范性樣本。自該商貿城2022年開業以來,當地稅務部門組建小分隊,開展稅費宣傳“零距離”活動,送達政策“優惠大禮包”,為200余戶商戶答疑解惑,提供“京固同標”的稅費服務。商貿城設置的辦稅專窗和自助機,減少了商戶辦理稅費業務的跑辦時間和成本。便捷的納稅舉措讓商戶在這里發展踏實無憂。
自2015年起,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積極承接北京醫藥產業轉移。如今,這片鹽堿荒灘變成了藥企集聚的產業園。當地稅務部門成立醫藥園企業服務團隊,推出“稅惠菜單”,企業“點菜”,稅務專家“配送”,累計為園區內60家醫藥企業服務。
畫好同心圓 加力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
承接京津科技溢出和產業轉移,強化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河北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
河北京車軌道交通車輛裝備有限公司(簡稱“河北京車”)是北京軌道交通技術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借助北京技術創新優勢,在保定市滿城區進行實驗研發和制造,帶動了環京地區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
自2017年項目啟動,當地相關部門就組建了“專員對接+全程幫辦”的服務團隊,對企業優惠政策享受、涉稅事項辦理提供全流程、一對一的政策輔導。2023年,該企業預計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600萬元。
資金活水激活創新動力。去年,北京軌道交通技術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列氫燃料混合動力鉸接輕軌車,在保定市滿城區河北京車智能制造基地正式下線,成為京津冀區域協同創新的成功范本。
優勢聯合做“加法”,騰籠換鳥做“減法”。河北加大協同創新工作力度,積極構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促進京津科技成果到河北孵化轉化。2023年,河北省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810.1億元,同比增長101%,京津冀協同創新步入快車道。
自行車(童車)產業是河北廣宗經開區的傳統支柱產業。近年來,廣宗經開區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機遇,積極承接京津產業轉移項目,開展重點產業招商,不斷延鏈補鏈強鏈,帶動傳統支柱產業全面升級。
自行車(童車)產業重要上游供應商——河北萬達輪胎有限公司是廣宗縣招引的京津項目之一。
“我們入駐邢臺已有十年,稅收營商環境逐年優化,投資來河北就對了。”公司總經理孫士健介紹,增值稅留抵退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出口退稅等稅惠紅利也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大量資金支持。據統計,該公司近五年累計享受稅款減免達2273.32萬元。
稅務部門的服務貫穿始終,項目落地前“送政策、保落地”,項目落地后“講流程、促規范”,項目投產后“問需求、常幫辦”,優質稅收營商環境成為產業集群發展的加分項。
隨著產業集聚效應凸顯,目前,廣宗縣已有自行車(童車)產業相關企業1660多家,行業年貿易額達到145億元。“兩個輪子”轉出的產業集群折射出小城蓬勃發展的經濟脈動。
疏解地的推力、承接地的拉力、相關產業的引力,匯聚成京津冀三地產業協作的強大合力,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更大成效邁進。
打好“組合拳” 推動協同紅利惠民生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最終要體現到增進人民福祉、促進共同富裕上。從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到“軌道上的京津冀”,再到“家門口看北京名醫”……10年來,協同紅利惠及河北民生方方面面。
綠色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底色,京津冀攜手共治,共享碧水藍天。
河北水資源先天不足。2016年7月,河北在全國率先開展水資源稅改革試點,按照鼓勵使用再生水、合理使用地表水、抑制使用地下水的原則實行水資源稅差別稅額標準,打出一套以稅收促環保的“組合拳”。
試點改革以來,河北省累計征收水資源稅142.11億元。地下水開采量由改革前2015年的134億立方米下降到2022年的72億立方米。2022年,全省淺層、深層地下水位較2018年(有監測以來)分別平均回升2.09米、8.85米。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加速推進。京津冀核心區1小時交通圈、相鄰城市間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軌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形成,加密的京津冀交通網絡讓區域內城市“越走越近”,三地間的“手”越“牽”越緊。
在三地空港協同發展方面,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是“雙樞紐”機場之一,選址地跨北京市大興區與河北廊坊市,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也由京冀共同建設。2020年起,兩地稅務部門在稅收信息共享、風險防控、政策輔導、智慧辦稅等領域通力合作,服務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和臨空經濟區建設,共享發展紅利。
醫療領域協作日趨緊密,異地就醫實現“一卡通行”,優質醫療資源共享穩步推進。
在石家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石家莊醫院已成為服務石家莊、面向全省、輻射京津冀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運營一年多以來,北大人民醫院累計派駐34個專業的250余位專家來院出診、手術、會診,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看上北京名醫。當地稅務部門多次入院開展非營利醫療機構稅收政策宣講,發放操作指引手冊,針對醫務工作者可能遇到的異地繳稅難題進行輔導,讓外地人才切實感受到政策和服務帶來的便捷。
扶貧協作守望相助,抓住京津對口幫扶機遇,張承保3市的27個受援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茁壯成長的鄉村特色產業讓曾經的貧困戶過上了好日子。
在張家口尚義縣,紅土梁鎮種出來的草莓曾擺上冬奧餐桌。2018年,北京市昌平區與尚義縣商議共建草莓產業園,隨后成立尚義縣鑫地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繁育出優質草莓,帶動當地4個鄉鎮、46個村、2982戶貧困戶年均增收6000元左右。截至2023年底,該公司共享受支持三農、小微企業等稅費政策優惠127.52萬元。
站在新的起點,立足新發展階段,京津冀協同發展翻開新的篇章。河北稅務部門將積極對接京津、主動思考謀劃,找好切口,找準定位,持續鞏固京津冀稅收協作機制,落實落地稅費優惠政策,進一步提升辦稅便利化程度,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