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盡春來,積雪盡融。在遼闊的華北平原上,春耕備耕的序幕已漸漸拉開,呈現出一派“萬象‘耕’新不負春”的繁忙景象。
春耕備耕事關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穩住“糧袋子”才能確保把糧食安全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為推動稅費惠農政策精準落地、將稅惠服務向“三農”領域全面延伸,近日,國家稅務總局河北省稅務局春耕稅務服務小組持續開展“稅惠助春耕”活動,以精細服務助力涉農企業和農民搶農時、備春耕,積極為全省農業穩產增收注入“稅動力”。
送政策 為春耕備耕帶去春風
隨著大地回暖,邯鄲市武安市白沙村農業園里響起了機械的轟鳴聲。一輛輛農機在田間不停地穿梭,在沉寂了整個冬天的土地上涌動起春耕的熱潮,一道道平整有序的田壟勾勒出田野間最亮麗的風景。
“農業園計劃對700余畝土地進行春小麥播種,對1300余畝土地進行耕作、施肥、灌溉,以備玉米、谷物、紅薯等農作物的種植。蔬菜基地也開始了整地、開壟、栽苗、施肥、覆膜……”談及農業園地春耕情況,全國人大代表、武安市白沙村黨委書記侯二河說。
為切實將稅惠春風帶到田間地頭,武安市稅務局多次組織稅務干部來到白沙村開展稅收宣傳,為涉農企業和農戶送政策、解難題,確保稅惠紅利充分釋放,為豐產增收灑下稅惠“春雨”。該局稅務干部宋利濤表示:“我們結合農業園的特點,將涉農稅費優惠政策梳理成冊,圍繞自產農產品免征增值稅、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的所得減免企業所得稅等重點政策進行精準宣傳輔導。”
愛糧、惜糧,與糧食打了一輩子交道的全國人大代表尚金鎖,是河北柏糧糧食儲備有限公司綠色儲糧課題研究組組長。春節剛過,邢臺市柏鄉縣稅務局就邀請尚金鎖一起走進田間地頭,為農戶宣講、推送惠民利農政策,并通過拉家常、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該局還組織稅務干部走進農資店、涉農企業等,了解種子、化肥的銷售情況,幫助涉農企業和農戶熟悉使用電子稅務局、發票開具等內容,為暢通春耕供應鏈提供稅務支持。
灤平縣稅務局干部也適時來到周臺子村開展稅費優惠政策輔導。他們針對周臺子村的智能溫室、采摘園、植物工廠的工業化生產等特點,開展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的所得減免企業所得稅等相關政策的宣傳輔導,為農企農戶送上稅費優惠政策大禮包。
優服務 為搶抓農時賦能添力
甘薯一頭向上翹起,搭在上一排甘薯上,另一頭成為下一排甘薯的“墊頭石”……走進秦皇島市盧龍縣陳官屯鎮八家寨村的龍北甘薯種植專業合作社大棚,只見工人們正在進行排薯作業。約40天后,這些甘薯種薯將孕育出密密麻麻的脫毒秧苗,將以訂單式種植方式供應給種植戶。
該合作社理事長李寶新介紹:“最近幾年,我們利用脫毒培育技術進一步優化了甘薯種植,秧苗優質率更高,種植效益也更好。”
據了解,為助力甘薯種植走好科技創新之路,秦皇島市稅務部門積極組建“稅農幫”助農服務隊走進涉農企業,為其量身定制個性化服務套餐,幫助企業用好用足稅費優惠政策,讓涉農企業切實感受到“便民春風”的溫度。
以優質服務確保稅費優惠政策精準落地落實,是稅惠助力農企農戶走穩生產之路的關鍵一環。“稅務部門主動為我們講解涉農優惠政策,既精準又便捷。2023年,我們享受增值稅優惠3萬多元,‘真金白銀’的紅利給了企業擴大生產的底氣和信心!”秦皇島市豐悅源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學凱表示。
在農業大縣衡水市饒陽縣,河北博超溫室設備公司負責人張會來說:“這是年前接到的訂單,訂單上的苗床2月底就已經發貨了。目前,我們正在加班加點加量生產,爭取把這段時間接到的訂單都及時發出去。”
作為一家小微企業,該公司2023年享受各項稅收政策紅利110萬元。“稅惠紅利真是幫了我們迎接春耕、加量生產的大忙!”張會來表示,“前幾天,稅務干部幫助我們厘清了稅收政策要點,輔導我們自主申報。今年第一季度,我們預計能享受增值稅加計抵減優惠50萬元。稅惠紅利到賬后,我們在苗床研發、產品銷售方面將更加游刃有余!”
3月的張垣大地雖然春時已至,但偶爾還會有雪花飄落。農人深知農時不待人,故而忙著翻土、備肥、育苗……一幅幅“春忙備耕圖”在農資公司、鄉村田野間徐徐展開。這其中,也少不了張家口市稅務干部的身影。
新春佳節過后,張家口市橋東區稅務局春耕稅務服務小組便開始上門走訪涉農企業。“從公司成立起,橋東區稅務局助農服務團隊就及時對我們進行稅費政策輔導,稅收管理員李晉琴時常為我們精準推送所需政策信息,讓公司在涉農涉稅事項辦理上一路綠燈。”張家口市東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理王海威說。
促發展 為增產增收保駕護航
石家莊市靈壽縣的北部山區,有一個從貧窮落后的小村莊變成輻射帶動整個區域發展的鄉村振興示范區——南營鄉車谷砣村。靈壽縣稅務局的稅務干部主動為全縣合作社及車谷砣村村辦企業送去最新的涉農稅費優惠政策,主動協調暢通春耕所需的優質農資渠道,在登記辦理、發票領用等方面給予幫助支持,最大限度地助力村民搶抓農時、備戰春耕,扶持特色產業發展,護航農民增產增收。
在河北,還有很多鄉村與車谷砣村一樣,雖然發展模式和路徑不盡相同,但一樣都走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一樣都有稅務部門的助力。
走進滄州市泊頭市后八尺高村,幾千平方米的葡萄溫室大棚在陽光下閃著耀眼的光。村民們正一趟一趟運送著葡萄幼枝,枝丫上淡綠色的嫩芽彌漫著春天的氣息。泊頭市稅務局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崔守軍正帶領著隊員幫助村民從車上卸載葡萄幼枝,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后八尺高村位于泊頭市西10公里338國道北側,流淌在黃河故道上的清涼江繞村而過,給種植農戶們帶來了豐富的灌溉水源,這里土地肥沃、水草豐茂、光照充足。2022年,崔守軍帶領駐村工作隊和村干部一起召集黨員和農戶代表共同商議村級產業發展規劃,決定利用天然地理優勢發展農業,擴大種植規模。但資金從哪里來呢?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駐村工作隊提請泊頭市稅務局對接黨建聯建單位中國石化滄州煉化公司,并多次陪同滄州煉化公司主要負責同志到后八尺高村實地調研扶持項目,終于在2023年8月為后八尺高村爭取到首期40萬元幫扶資金。目前,他們幫建的2000平方米有機葡萄和蔬菜溫室種植示范基地生態農業日光溫室項目已全面建成。
“稅務局派來的干部能干事、會辦事!”后八尺高村黨支部書記段玉海稱贊道,“通過精細化高效管理,項目建成后葡萄畝產平均可達4000公斤,畝產值為4萬元,畝純收入為2.5萬元,是大田種植的20多倍。未來3年—5年,后八尺高村將建成擁有百畝集旅游、觀光、休閑及加工于一體的高效生態農業科技示范園,可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發展。”
“我們將持續聚焦鄉村振興重點、難點問題,凝聚多方力量,以精細服務激發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活力,讓‘稅力量’為農民致富引路。”崔守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