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第一部專門體現“綠色稅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環保稅法擔負著發揮稅收剛性手段、促進企業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推動綠色發展的重任。因此,社會各界將恢復碧水藍天的期望寄托在了環境保護稅改革上。而對于河北這樣一個產業結構偏重、供給質量偏低、環境污染嚴峻的省份而言,環保稅的開征還擔負著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助推美麗河北建設的重任。
河北省內環京津、外環渤海,地理位置特殊,是一個以傳統原材料和能源為主的重化工大省。據統計,2016年河北繳納排污費企業16125戶,征收排污費18.4億元,約占全國排污費總收入的近1/10,排污費征繳規模和企業數量都居全國前列。除正常繳納排污費的企業之外,在全省各地鄉鎮還分布著“散亂污”企業8.23萬家,整治規范的任務艱巨。河北的另一個特點就是霧霾天多,這從一個側面說明河北省乃至京津冀區域的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極限。
推進環保稅改革,如何精準施策,才能既不回避矛盾,又解決焦點問題?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關于“用好中央賦予地方確定稅額的自主權,以改革創新精神搞好政策設計,提升政策的精準性、導向性、前瞻性”的指示精神,河北省財政廳站位于京津冀環境污染聯防聯控的高度,突出拱衛首都生態環境的政治責任,考慮全省企業負擔水平和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目標,精心進行了政策設計。
一是體現行業之間差異,促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確定的環保稅稅額標準按照主要污染物和其他污染物區別對待,主要污染物主要稅額要高于其他污染物。
二是實施區域間差異化政策,引導產業集聚發展。對主要污染物,與北京相鄰的13個縣(市、區)、雄安新區及其相鄰的12個縣(市、區)執行稅法最低標準的8倍稅額,即大氣主要污染物9.6元/當量,水主要污染物11.2元/當量,以更好地服務于以首都為核心的京津冀周邊環境生態治理。在石家莊、保定、廊坊地區執行稅法最低標準的5倍稅額,即大氣主要污染物6元/當量,水主要污染物7元/當量,以體現承接疏解非首都功能和京津產業轉移,著重打造高新技術和生產性服務業產業帶,提升省會經濟軟實力的目標。其他8個市執行稅法最低標準的4倍稅額,即大氣主要污染物4.8元/當量,水主要污染物5.6元/當量,以鼓勵在秦皇島、唐山、滄州三市構建沿海率先發展區,打造沿海臨港產業帶,在衡水、邢臺、邯鄲三市打造先進制造業產業帶和特色輕紡產業帶,在張家口、承德二市打造綠色生態產業帶,同時避免河北省優勢傳統產業外遷流失。
三是體現全面治理,推動京津冀區域環境質量明顯提高。河北大氣和水中的其他污染物(主要是揚塵、煙塵、工業粉塵等)一直執行較低的收費標準,分別按0.6元/當量、0.7元/當量收費,相當于稅法最低標準的0.5倍,企業對其他污染物治理不積極,2016年其他污染物繳費已占總額的31%,排放量按當量計算已超過主要污染物。將其稅額標準調高并在全省執行統一標準,有助于督促企業加強對其他污染物的減排治理,確保京津冀生態環境全面改善。2017年12月1日,河北省環保稅稅額標準方案已經省十二屆人大第三十三次常委會表決通過。今后河北省還將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環境承載能力變化以及政策實施效果需要,繼續調整稅額標準和有關配套政策。據了解,河北省確定的環保稅稅額雖高于原排污費價格,會造成部分企業名義稅負上升,但企業落實減排措施,享受減免稅政策,可使企業實際稅負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圍。
數據顯示,環保稅施行后名義稅負上升的企業覆蓋面較小。2016年全省征收的排污費18.4億元中,環北京13個縣(市、區)繳費0.4億元,雄安新區及周邊12個縣(市、區)繳費0.5億元,一類區域合計繳費0.9億元,占總額4.9%。二類區域合計繳費1.6億元,占總額8.7%。三類區域合計繳費15.9億元,占總額86.4%。也就是說,全省86.4%的排污費仍維持原水平,僅13.6%的排污費會因稅額標準調整而有所增加,涉及名義稅負上升的企業覆蓋面控制在較小范圍。除區域因素外,部分企業稅負上升,主要是其產品附加值不高所導致。
為了讓企業接受并盡快適應改革,河北省財政廳邀請了繳費較多的11家企業進行集中調研座談,分析這些企業繳費較高的原因,幫助企業提前做好環保稅改革的納稅籌劃。企業建議全省統一稅收優惠政策,并給予企業合理的減排和減負空間,以強化正向激勵、突出反向約束的機制。為此,河北省明確,堅決落實環保稅法規定的優惠政策,即對納稅人排放污染物濃度值低于國家和地方規定標準30%的,減按75%征收環保稅;低于50%的,減按50%征收環保稅。在納稅核定上,對改進生產工藝流程,采取環保措施的企業可按照20%至100%的比例核減污染物排放量。同時,落實河北省制定的配套優惠政策,確保環保稅的執法剛性充分發揮,堅持對環保稅收入取之于排污,用之于治理,對采取減排措施效果較好的企業給予一定政策支持,充分調動企業升級改造環保設施的積極性。
“風物長宜放眼量”,環保稅改正當時。擔負著全面抓好生態文明建設和產業轉型升級重任的河北省正乘著稅制改革的東風,在為“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目標而努力奮斗的同時,也為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提升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