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報告是財務信息生成鏈條上關鍵的一環,對增強財務信息可信性起著至關重要作用。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黨委副書記、副秘書長楊志國25日在浙江紹興柯橋舉行的首屆世界會計論壇暨第十三屆中國CFO大會表示,隨著2018年起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明確要求按照新審計準則出具審計報告,將有利于消除傳統審計的“信息差距”,提升審計質量,有利于投資者深入分析上市公司。
楊志國表示,在傳統審計報告模式下,審計意見分為合格或不合格兩類,使用者往往認為除審計意見外的其他部分缺乏信息含量,而注冊會計師獲取的有關上市公司和審計本身富有價值的信息卻沒有披露出來,這就在審計報告中形成投資者、監管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與注冊會計師的“信息差距”。
而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根據國際審計準則最新變化并結合我國實際修訂的新審計準則,核心要求是提高審計報告的信息含量,增強審計工作的透明度,強化注冊會計師與審計相關的責任。
通過對滬深300指數上市公司出具新審計報告的分析,楊志國認為,總體上披露了重大錯報風險領域、管理層的重大判斷、本期重大交易和事項,也披露了注冊會計師的應對措施,一些審計報告還披露了審計程序的結果。這有利于注冊會計師提高審計質量,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財務報告質量,也有利于投資者深入分析上市公司面臨的風險,以及監管者實施針對性監管。
但在關鍵審計事項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溝通的關鍵審計事項不符合關鍵審計事項的定義和特征,簡單地將收入確認列為關鍵審計事項,或者避實就虛,沒有把對當期審計最為重要的事項列為關鍵審計事項等。楊志國表示,這些都是在首次采用新審計準則情況下出現的問題,需要在以后年度加以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