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0日 來源:財政部山東監管局
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和財政部工作要求,財政部山東監管局堅持將績效理念貫穿部門預算監管各環節,全力打造“全過程、全覆蓋、全方位”的監管體系,全面提高監管水平。
一、打造“全過程”預算監管之環
(一)守住預算編制審核這個預算監管“全過程”的起點。預算編制的準確性、績效目標設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直接決定了預算執行的軌跡和方向。嚴守四條線,把牢“一上”預算編制審核關。一是守牢責任底線。一方面本著對財政部負責的態度,堅持原則、嚴格把關,確保發表的每一條審核意見都有據可依;另一方面本著對預算單位負責的態度,謹慎對待預算上報數據與財政部審核標準不一致的情況,加強與預算單位和財政部有關司局的溝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二是劃定審核準線。橫向上,堅持一把尺子丈量所有預算單位,確保標準統一,不搞變通;縱向上,將每一家預算單位本年填報數據與上年數據進行比對,查實出現差異的原因。三是圍繞預算監管主線。把預算編制審核作為預算監管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閉環式管理,充分運用日常監管成果為預算編制審核服務。四是提升預算管理水平線。一方面對預算編制審核中發現有疑點的、日常監管中沒有重點關注的預算單位,作為下一步決算審核的重點對象;另一方面注意總結預算審核中的易發、高發問題,以規范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為下一年度預算編制審核打下基礎。
(二)緊盯預算執行監控這個預算監管“全過程”的主鏈條。確保預算單位圍繞既定目標執行預算,及時發現和糾正偏離事項,避免不合規問題的發生。采取材料審核與實地查看相結合、日常動態監控與事后抽查相結合的方式,監控各單位預算執行。預算執行監控涉及的事項包括國庫直接支付審核審批、國庫授權支付動態監控、銀行賬戶審核審批、年檢以及決算審核。日常監管以材料審核為主,通過將預算單位原始資料與第三方檢查資料相互印證、不同監控系統間信息相互印證以及動態監控中發現疑點及時溝通核實等手段,切實提升監控效果。事后抽查以現場查看為主,重點抽查易發高發事項和單位,達到與日常監管相互配合、震懾弄虛作假的效果。
(三)把握決算編制審核這個預算監管“全過程”的重要節點。決算編制審核是檢驗預算執行是否偏離預算目標以及預算執行完成度的重要環節,也是本年度和下一年度預算編制和執行的重要連接點。嚴把審核關,對照預算編制和執行情況,對屬地中央預算單位決算編制提出審核意見,為財政部安排部門預算提供重要決策依據,為預算安排科學化、精細化提供有力保障。
(四)牽牢績效管理這個貫穿預算監管“全過程”的引線。將“事前績效評估機制、績效目標管理、績效運行監控以及績效評價”全過程績效管理嵌入預算監管全過程,即在預算編制審核中評估項目必要性、可行性和績效目標的合理性,在預算執行監控中把握績效目標偏離程度和預算執行進度,在決算審核中評價項目完成度和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并將評價結果作為安排預算的重要參考,以指導和完善下一年度的預算編制和績效目標設定工作,完成預算監管的閉環。
二、劃定“全覆蓋”預算監管之界
劃定預算監管界限,以便更加明確地履行監管職能,確保不遺漏、不越界,從空間和時間上實現了“全覆蓋”。
(一)空間上“全覆蓋”,即中央駐魯預算單位全部納入監管范圍,通過梳理預算單位名單,制定分層次、有重點、差異化的監管策略。分層次,是指對成體系的中央駐魯預算單位,抓住省內二級或三級預算單位這個“關鍵少數”,加強對其預算管理工作各方面的監督和指導,不定期定點開展業務培訓,充分發揮其對下級單位統籌、管理和業務指導的作用,加強基礎性管理,將常見問題解決在系統內。有重點,是指在預算管理中,對于項目數量較多、規模較大、金額較高以及支付頻繁、問題多發的單位進行重點關注。差異化,是指根據預算單位是否獨立編制預算實施差異化管理。對于獨立編制預算的單位,以預算編制審核為核心、預算執行監控為抓手、決算審核為補充,圍繞預算管理開展監管工作。對于非獨立預算單位,主要對其發生的單項業務開展監管,以合規性要求作為監管的主要依據。
(二)時間上“全覆蓋”,即通過預算編制審核、國庫直接支付審核、授權支付動態監控、銀行賬戶管理、決算審核等事項,在年度內形成對預算單位的持續監管。在一個完整年度內,通過各項監管工作,對監管范圍內的所有預算單位全部覆蓋。年度內不發生日常監管業務的單位,以走訪調研的方式實現全覆蓋。
三、織就“全方位”預算監管之網
以預算編制審核為中心,監管輻射資金支付、項目管理、賬戶管理和資產配置等方方面面,將預算單位的每一筆資金均納入監管范圍。除一般公共預算外,政府性基金預算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也逐步納入監管范圍,延展了監管維度,織就了一張全方位立體監管網絡。同時,通過加強各項預算監管業務,增強各網絡節點的牢固度,使預算監管之網愈加堅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