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您的部門決算導讀員小玲!
今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審議2019年度中央決算,中央部門決算草案也將隨之亮相。
下面,請跟小玲一起去了解一下中央部門決算草案吧!
一、中央部門決算是什么,有什么重要作用?
中央部門決算是由中央各部門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其履行職能情況編制,反映部門所有收入和支出情況等的綜合性年度報告,是對部門預算執行進行監督管理以及編制后續年度部門預算的參考和依據。
中央各部門作為預算執行主體,每年既要于年度開始前編報本部門預算,也要于年度結束后編報本部門決算,將符合規定的各項資金全部納入部門決算編報范圍。
相比而言,部門預算作為部門年度收支“計劃”,在執行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調整和變化,部門決算則是部門預算執行結果實實在在的反映,是中央各部門年度收支的真實賬本。部門決算既反映了中央各部門履行公共服務職責和對國家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情況,也反映了中央各部門所承擔社會事業的發展狀況,與社會公眾利益、民生工程息息相關。
從財政財務管理鏈條看,中央部門決算在部門“預算編制→預算執行→會計核算→決算報告”管理鏈條中處于重要的收官環節,既是對中央部門上一年度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工作的總結、檢驗和評價,有助于有關方面對部門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和管理,也是做好以后年度部門預算編制和執行工作的重要基礎和抓手。推動預決算閉環管理是部門決算工作的目標。
二、中央部門決算草案是如何產生的?
根據《預算法》第二十六條、第七十六條的規定,各部門負責對所屬各單位的決算草案進行審核,并匯總編制本部門的決算草案,在規定的期限內報本級政府財政部門審核。在具體工作中,每年財政部對中央各部門報送的決算草案進行審核后,還要將各部門的決算草案進行匯總,編制成涵蓋各部門的年度中央部門決算草案報送國務院,由國務院隨同中央決算報告一起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年度中央部門決算草案參照同年度中央部門預算草案的內容和體例編制。財政部高度重視中央部門決算草案編報組織工作,不斷改進和優化編報流程,目前已形成了一套組織規范、程序嚴密、運行高效的中央部門決算草案編報流程。一般要經歷自上而下逐級布置培訓和自下而上逐級編審匯總兩大階段。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一)報表設計(9月)。財政部在上年度部門決算報表基礎上,根據預算、財務、會計、資產、機構編制等相關政策變動情況,結合有關方面反饋的意見和建議,組織中央部門和地方財政部門業務骨干集中研究設計年度部門決算報表,完善部門決算軟件功能。
(二)布置培訓(10月-12月)。10月底至11月初,財政部組織舉辦中央部門、地方財政部門決算布置和培訓班,明確部門決算編審工作總體要求,講解部門決算報表和軟件操作。11月,財政部印發部門決算工作布置文件。12月初,財政部在官網發布部門決算報表軟件及相關文件資料,供相關部門參考使用。
(三)編審報送(次年1月-4月底)。次年,基層預算單位在全面清理核實收入、支出、資產、負債并辦理年終結賬的基礎上,根據預算會計核算生成的會計賬簿數據及有關臺賬信息編制決算,按照預算管理關系逐級上報主管部門,各級主管部門對所屬單位決算進行審核匯總。中央各部門于3月20日前將本部門匯總決算(含基層單位)報送財政部審核。
(四)草案匯編(次年5月初-5月下旬)。財政部以中央各部門編制的決算草案為依據,匯編形成報送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中央部門決算草案,報請國務院審定。
三、中央部門決算草案具體包括哪些內容?
2019年度中央部門決算草案包括部門基本情況、部門決算表和部門項目績效自評表三部分。部門基本情況主要反映中央各部門基本職責、機構設置情況、財政撥款支出上下年變動情況說明、部門項目績效評價結果,審計查出有關問題整改落實情況,以及部門國有資產占用情況。部門決算表反映各部門的具體收支情況,目前包括各部門的收支決算總表、財政撥款收支決算總表、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表、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表和政府性基金財政撥款支出決算表5張表。部門項目績效評價結果反映各部門按照年初設置的績效目標和指標,從數量、質量、時效、成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可持續影響和服務對象滿意度等維度,對項目的產出和效果進行量化打分評價的結果。部門國有資產占用情況,反映部門已進行計量、記錄并確認為固定資產的車輛、設備等情況。
收支決算總表反映部門各項收入、支出和結轉結余情況,按年初預算數、全年預算數和決算數列示。
財政撥款收支決算總表反映部門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和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收入、支出和結轉結余情況,按年初預算數、全年預算數和決算數列示。
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表反映部門履行具體職能(如一般公共服務、教育、科學技術、節能環保、交通運輸、農林水等)所分別發生的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
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表反映部門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即用于工資、津補貼等人員支出或是辦公費、差旅費等公用支出),按支出經濟分類科目列示。
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表反映部門履行具體職能使用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的實際支出情況。
與上年相比,2019年度中央部門決算草案新增了部門國有資產占用情況,增加了部門報送績效自評結果的項目數量,為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四、財政部對中央各部門決算如何進行審核?
部門決算審核實行財政部各地監管局駐地審核、部門預算管理司對口審核和國庫司組織集中會審相結合的審核機制,以保障中央部門決算編報質量,為中央部門決算批復、公開工作打好基礎。審核內容包括政策性審核、規范性完整性審核、技術性審核,以及項目績效評價結果審核等。審核后發現有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以及不完整不合理的,及時糾正,中央部門按審核意見調整并重新報送。財政部根據調整后的決算匯編形成中央部門決算草案。
五、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中央決算后,圍繞中央部門決算還將開展哪些工作?
根據《預算法》第十四條、第八十條的規定,各級決算經批準后,財政部門應當在20日內向本級各部門批復決算;各部門在接到財政部門批復的本部門決算后,應當在15日內向所屬單位批復決算;經財政部門批復的部門決算,應當在批復后20日內由各部門向社會公開。
根據《預算法》上述要求,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審查批準中央決算后,財政部將開展對中央各部門的決算批復工作,隨后組織中央各部門向社會集中公開本部門決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