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報名人數創歷史新高,達到658.9萬人,比2019年增長8.9%。其中初級資格471.1萬人、中級資格182.4萬人、高級資格5.4萬人。18年初,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考試取消,當年會計初級職稱報考人數突破400萬大關。2019年報名人數又再次上漲8.7%,達到439萬。而相對于會計應考的火爆市場,財會行業卻一直欠缺相應的實操考核機制。企業端口需面對大量持有會計初級職稱(助理會計師)證書的應聘者,卻無法判斷求職者的實操能力。
會計是一個企業發展壯大的必備職位,在經濟蓬勃發展的中國,更是需求量巨大。大批有志青年也希望投身于會計行業,可我國市場卻出現了供需兩旺又供需均缺的尷尬局面。一頭是數量龐大有志從事會計職業卻未能如愿上崗的待業人群,一頭是需求量巨大卻招不到合適財會人員的企業,供需兩端存在無法逾越的鴻溝,其根本原因就是相關企業無法直接評判會計從業人員是否具有過硬的會計實際操作經驗以及上崗能力。據相關部門統計,由于缺少實際操作經驗,上崗率不到60%,有超過700余萬人無法對口就業。
2016年10月8日,財政部以財會〔2016〕19號印發《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該《綱要》分 “十三五”時期會計改革與發展面臨的形勢、“十三五”時期會計改革與發展的總體要求、“十三五”時期會計改革與發展的主要任務、組織保障4部分。主要任務是:加強會計法制建設;加快推進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會計改革;健全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推進管理會計廣泛應用;完善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加強會計信息化建設;大力發展會計服務市場;實施會計人才戰略;繁榮會計理論研究。
2019年1月24日,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方案》指出,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位置。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服務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需要,對接科技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優化學校、專業布局,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和育人機制改革,以促進就業和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鼓勵和支持社會各界特別是企業積極支持職業教育,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為進一步推動會計實操人才培養工作,滿足行業發展需求,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根據全國廣大財務工作人員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國務院《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財政部《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國務院《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等文件要求指導下,經研究調查,中國國家人事人才培訓網(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事業單位人事服務中心主辦)決定聯合北京中銘建培人才測評技術中心共同開展實操會計師職業技能培訓及等級考核工作。
中國國家人事人才培訓網成立于2005年5月,經原國家人事部黨組批準,由人力資源 和社會保障部事業單位人事服務中心主辦。依托人力資源 和社會保障部事業單位人事服務中心的職能屬性和資源稟賦,經過反復實踐和不斷地改造升級,中國國家人事人才培訓網已經成功推出了新一代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和國內外領先水平的網絡培訓管理公共服務平臺。該平臺具有強大和全面的在線學習及培訓管理功能,即可滿足自主選學,也可實現網絡面授,已廣泛應用于中央部委、行業系統和省、地、縣開展大規模培訓和管理。
實操會計師是指在理論方面,熟練掌握財務會計、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審計、稅法多方面的理論知識;在實務方面,具有資金管理、編制報表、稅務籌劃、財務決策、內部審計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在就業方面,可以在各行業企業、社會中介機構和非營利組織勝任核算會計、稅務會計、主管會計、總賬會計、審計師等工作的復合型專業技能人才。
在目前財會行業持證上崗的要求下,催生了大量的會計應考人員,但也忽略了對會計實操技能人員的培養和考核,從而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用人單位與會計求職者之間的供需矛盾。我國會計市場潛力巨大,專業人才需求旺盛。會計作為一種商業語言,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行業,在經貿交往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關系到經濟發展和經濟安全。2018年中注協有執業會員(注冊會計師)106798人,非執業會員143812人,個人會員超過25萬人,達到250610人。2018年全國共有會計師事務所9005家;近年來,隨著會計制度的日益完善,社會對于會計人員的高度重視與嚴格的職業訴求,會計行業的人才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未來技能時代的大背景下,實操會計師將迎來供不應求的市場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