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興起。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增強發展新動力,需要將信息化貫穿我國現代化進程始終,加快釋放信息化發展的巨大潛能。信息化已經成為開展各項會計工作的基礎環境,在國家政策扶植的大背景下,培養會計實操職業技能人才逐漸成為順應信息化浪潮的重要舉措。
2016年10月8日,財政部以財會〔2016〕19號印發《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文件確立了“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會計體系,基本實現會計工作法治化、信息化、現代化”的總體目標。制定了加強會計法制建設、加快推進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會計改革、健全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推進管理會計廣泛應用、完善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加強會計信息化建設、大力發展會計服務市場、實施會計人才戰略以及繁榮會計理論研究等九大方面共計32項具體措施。
2019年1月24日,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方案指出要堅持知行合一、工學結合,探索創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一方面要堅定發展職業教育的信心和決心;另一方面加快探索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的內涵、規律與發展路徑,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以促進就業和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鼓勵和支持社會各界特別是企業積極支持職業教育,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為進一步推動會計實操人才培養工作,滿足行業發展需求,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根據全國廣大財務工作人員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國務院《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財政部《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國務院《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等文件要求指導下,中國國家人事人才培訓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事業單位人事服務中心主辦)聯合北京中銘建培人才測評技術中心共同開展實操會計師職業技能培訓及等級考核工作,經資質審查合格并經過職業技能培訓考核合格者,頒發相應級別的實操會計師專業(職業)技能培訓合格證書,持證人員納入中國國家人事人才培訓網人才數據庫,為我國各用人單位輸送合格的會計實操職業技能人才。
中國國家人事人才培訓網成立于2005年5月,經原國家人事部黨組批準,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事業單位人事服務中心主辦。依托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事業單位人事服務中心的職能屬性和資源稟賦,經過反復實踐和不斷地改造升級,中國國家人事人才培訓網已經成功推出了新一代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和國內外領先水平的網絡培訓管理公共服務平臺。該平臺具有強大和全面的在線學習及培訓管理功能,即可滿足自主選學,也可實現網絡面授,已廣泛應用于中央部委、行業系統和省、地、縣開展大規模培訓和管理。
會計實操指的是從業的會計人員的實際操作能力,是一個會計人員工作能力的象征,也是步入職場的門檻。實操會計師是指在理論方面,熟練掌握財務會計、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審計、稅法多方面的理論知識;在實務方面,具有資金管理、編制報表、稅務籌劃、財務決策、內部審計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在就業方面,可以在各行業企業、社會中介機構和非營利組織勝任核算會計、稅務會計、主管會計、總賬會計、審計師等工作的復合型專業技能人才。
會計一直是我國人力市場的熱門領域,據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注協個人會員280618人;其中非執業會員170253人,注冊會計師110365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修訂內容,正式將“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規定,改為“會計人員應當具備從事會計工作所需要的專業能力。”由于會計行業持證上崗的要求,催生了大量的會計應考人員,從而忽視了會計從業中更為重要的會計實操技能。
為探索構建中國特色的會計實操職業技能體系,加強會計人才培養力度,北京中銘建培人才測評技術中心組織實施實操會計師職業技能培訓及考試工作,著力培育順應時代趨勢的新型實操會計人才,推動傳統會計行業轉型升級。一方面市場缺少針對會計實操技能的專項考核和培育制度;另一方面擁有實操技能的會計人才缺乏的,但企業對實操會計從業人員仍有很大需求。尤其現在面臨人工智能沖擊,致使很多會計從業人員都在向實操會計師轉型,發展趨勢向好就業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