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兑巹潯分赋,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到2025年,基本形成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化推進格局,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落實《規劃》要求 為轉型注入強勁動力
落實到企業財務數字化方面,如何以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的導向,通過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增強國有企業競爭活力和抗風險能力;如何通過數據挖掘企業潛在的業務價值和戰略價值,為戰略轉型注入強勁動能,是目前國資國企改革的重要課題。
資金管理是淺層次的流動性的資金管理,而司庫管理體系則是在戰略層面上實現金融資源配置。作為國資國企的核心部門,司庫在企業資金運作、經營決策和風險管控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用友結合其自身35年服務企業財務管理的經驗和服務國內外一流企業的實踐總結,認為國資國企在落實國資委要求和建設司庫體系要求時,在變局中開新局過程中,其內部可能面臨以下挑戰:
價值效益降低:大型企業規模大,經營范圍越廣,成員單位多,賬戶數量龐大,資金分散在各業務單元、子公司,集團無法實時掌握資金整體情況,難以發揮資金規模效應專業化價值,實現價值最大化;
運營管理困難:業務規模不斷擴大,資金規模需求擴大,而資金缺乏統一的籌劃和控制,造成資金供需緊張,需要尋求更為集中的資金統籌管理與運營模式,財務人員急需轉型與職能變革;
風控管理承壓:伴隨國際國內環境愈發復雜多變,內外部監管合規要求越來越高,同時集團業務發展愈發多元化,集團整體流動性風險及資金資源協調管控壓力凸顯;
決策缺乏支撐:體系制度日益完善,但缺乏科學、合理的管理手段、工具或大數據支撐,缺乏協同業務處理能力,不利于資金更好地賦能業務,難以發揮信息系統整體價值。
對標世界一流 邁向業財融合新階段
用友BIP全球司庫認為在數字化智能化時代,構建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的核心就是基于數智化技術,推動企業司庫體系建設,實現財務數智化轉型。
對標世界一流司庫體系,需要央企國企突破“資金管理”范疇,走出財務,走出會計核算,邁向業財的數據融合,打造財務數據中臺,提高數據資產的規模和質量,有效釋放數據要素價值,從而提高中央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和效率,大幅增強數字經濟發展質量效益。
大型企業司庫管理平臺應該建立與企業戰略目標緊密銜接的財務管理體系,制定與企業的戰略方向和業務模式相匹配的財務策略和風險管理方案,建立數據分析和預測模型,實現對財務數據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從而實現集團金融資源高效配置為目標,提高資金運營效率、降低資金成本、防控資金風險。
伴隨著司庫管理體系建設的不斷深入,司庫系統的優越性也會不斷展現出來,企業管理也發生著巨大變革,管理者在戰略關注點、組織架構搭建、財務人員職能以及快速發展的應用技術等方面,選擇更加多樣。
戰略關注點轉變:
伴隨著工具的逐步完善、擴充,使得企業管理者在企業運營方面更加游刃有余,其關注點逐步從規范操作、流程管控,向防控風險、資本運作等更高價值、更具挑戰的領域轉變;
企業管理組織轉變:
現代司庫管理體系,逐步從單一系統的封閉運行,向多系統協同、數據高度共享的體系化運作模式轉換。大型企業不僅在系統建設的技術層面需要考慮復雜的集成關系,同樣在多組織、跨部門的工作組織方面也需要進行充分的思考和安排;
財務人員職能轉變:
高效、便捷的工具,使企業財務人員可以從繁瑣、重復的基礎勞動中解脫,能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規劃、運營等高附加值的勞動當中,為企業發展注入更多動力;
應用技術不斷革新:
新技術諸如RPA、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的應用,使得司庫管理的深度、廣度不斷擴充,同時越來越多的數據模型的引入,讓分析不再僅僅局限于對往期數據的挖掘利用,更多、更精準的趨勢分析、行為預測等成為可能。
在經濟全球化和數字化背景下,構建世界一流司庫體系,積極發揮“領頭羊”作用,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全面賦能經濟社會發展,是貫徹落實《規劃》的重要環節,也是國資國企的勇于擔當。未來,用友也將繼續通過戰略驅動、數據賦能的思路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數智化助推大型企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