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作為企業的核心職能部門,天然就是企業的“信息加工中心”和“數據交匯中心”。因此,企業數智化轉型財務先行,成為很多大中型企業的共識。
財務領域最近幾年出現了一個很大的變化,因為企業業務變化逐漸加快,形成了業務驅動財務的狀態,這和原來先有后端財務管理訴求,然后改造前端業務的模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得業財合一的重要性更加顯著。
“業務管理的顆粒度越來越細,財務管理的邊界也在不斷外延,企業開始重新思考整個財務的職能。這成為企業新時期的一個重要工作。也為企業財務管理創新上帶來更多可能性。”用友網絡高端BG智能會計解決方案事業部總經理何旭祥說道。
大會計正在從財務后臺走向業財合一前臺,從事后核算型走向“支持戰略、支持決策、服務業務、創造價值和防控風險。
用友在財務領域一扎根就是35年,隨著財務的發展和變化,用友服務企業財務數智化的方法和工具也在不斷發展和變化,在構建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的背景下,用友提出了“智能會計 價值財務”的新主張。
構建“6大1精”的財務能力體系
3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指出,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同時《規劃》明確數字中國建設按照“2522”的整體框架進行布局。
企業的財務數智化正在不斷推進。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會計副教授、學術委員會委員、碩士生導師、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建設與評價課題組主要負責人王亞星指出,會計數智化轉型整體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
一是具有一定基礎。會計信息化建設由來已久,已經成為會計職能履行和拓展重要支柱,近年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會計信息化建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延伸;
二是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由于所處的行業歷史發展階段不同,在數智化轉型投入、數字化建設能力,以及轉型進程方面有較大的差異。有些企業已經覆蓋多項管理職能、全業務板塊和運營全過程,有些正在迅速推進,也有一些企業還處于起步階段;
三是企業數字化進程面臨多個方面問題和阻礙,比如數字化轉型的遠景不夠清晰,內部工作機制不夠協調,財務人員的IT素養有待提升等。
財務要更加敏捷這件事已經是事實,用友BIP智能財務提出“智能會計 價值財務”的價值主張,其中智能會計代表了工作處理,價值財務代表了財務職能轉變。
大型企業財務應基于“6大1精”構建能力體系,即:大會計(智能會計)體系、大司庫體系、大預算體系、大共享體系、大融合體系、大服務體系以及精準稅務體系。“通過這樣的交叉,可以規劃各行各業大型企業能力建設和水平以及路徑。”何旭祥說道。
在“6大1精”能力體系背景下,財務作為一個價值創造的過程,用友BIP智能財務正從反映、守護、發掘和創造價值四個維度發揮作用。
財務數智化最重要的價值發掘與價值創造,就是業財合一。在用友最新發布的《2023大型企業財務數智化轉型白皮書》中提到,企業要推進更完整的、更高質量的業財合一,需要基于“業務-財務-業務”的方法論進行思考。對經營要素與經營活動進行多屬性、多視角的數字化描述,并轉變以管控為目標的業財合一思路,統籌“財務視角”與“大局觀念”,推動財務管理 和業務運營的一體化。企業需要構建“從業務中來,到業務中去”的大融合模式。
以離散制造行業為例,面向露天采礦“穿采運”進行經營分析時,現場信息,如制造現場、加工現場、物流現場,需要和經濟事項、財務信息互聯。傳統通過會議溝通、資料事后的收集達到數據分析的基礎,實時性、顆粒度等都不充分。用友發現,事項法會計理論中提到的REA是建立管理決策同經濟活動之間相關性的基礎理論依據以及工具。在在經濟活動中通過REA模型結構化現場信息(完成信息的采集、清洗、轉換),可以為管理決策的制定提供支持,以此達成業財合一。
用友運用新一代數智化架構與技術使能大型企業財務創新,用友BIP事項會計,以大數據技術為支撐,基于事項單元實現業務端活動在財務端的“數字孿生”,構建企業不同層級的數據決策模型,通過構建實時、精細、多維的經營數據基礎,從財務刻度全面實現對前端業務鏈的會計度量,從而深度聚焦大型企業財務數智化創新應用,使得財務共享、全面預算、核算與報告、精益成本、精準稅務、全球司庫、商旅費控、供應鏈云、收入云、支出云、項目云等大型企業財務管理全域煥新,全面的數據服務將助力大型企業建設世界一流財務體系。
成就世界一流財務管理
現在財務管理創新可以被劃分為三個維度,即共享財務、業務財務和戰略財務。
共享財務:早期的數字化建設是多系統存在,共享財務則是從財務的視角進行拉通。從2016年開始,央國企和大型民營企業一直在進行財務共享建設,財務共享不是靜態的,需要效率和質量的不斷迭代,形成卓越運營。同時用友也希望將共享的數據加以利用,為企業提供客戶畫像等更多服務。
業務財務:業務財務的核心是業務與財務的深度融合,這是各行各業都面臨的問題。財務是如何看企業主營業務,兩者如何配合的問題就尤為凸顯。
戰略財務:現在外部環境、組織變革的變化都需要財務能夠更加敏捷的適應,這也是戰略財務思考的重點,另一個重點就是 “洞察未來”,設計出決策模型。
2022年《關于中央企業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的指導意見》對于全國大中型國企瞄準國際領先水平,建設優化升級財務管理體系,提出了系統的意見。最近,國資委啟動國有企業對標世界一流企業價值創造行動,要求國資央企要強化改革攻堅,著力構建有利于企業價值創造的良好生態。
“世界一流”是相對,而非絕對。何強表示,財務數智化轉型不僅是一項技術大升級,更是一次“對標世界一流”的管理和觀念的大變革。比如全球可視,就需要通過數字化手段將企業間的業財信息實現橫向拉通,縱向穿透管控,用一流的司庫體系支撐企業實現全面資金管理,全球資源調度,全程風險管控。
為建設世界一流司庫管理體系,用友認為,大型企業應該從司庫組織、職能、流程、系統、數據五個方面重塑司庫管理體系。用友BIP全球司庫基于流程驅動+數據驅動的全新設計理念,深化業財合一和產融協同,支撐企業轉向金融資源運作的價值創造過程。
現在,智能會計時代已經到來,如何創造財務價值?基于事項中臺架構的智能財務將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