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公布了2023年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時間。本年度認定分四批進行,各批次申報截止時間分別為4月21日(星期五)、6月30日(星期五)、8月25日(星期五)、10月20日(星期五)。
同時,2023年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報備即批準”政策試點申報截止日期為11月17日(星期五)。在此期間企業可“隨申請、隨認定、隨報備”。
申報時間以企業完成網上申報操作并將完整申報材料報送到受理部門的時間為準。因此企業不僅需要提前規劃布局,還需要妥善準備認證時需要提交的材料。
東審特別提醒企業需要提前部署以下四大關鍵點。
第一,盡早獲取知識產權
在高新認定評審中,知識產權相關評價從數量、先進程度、核心支持作用以及獲取方式方面進行綜合考量,滿分是30分。
就企業實際情況而言,Ⅱ類知識產權比Ⅰ類知識產權的含金量要小,因此在高新認定過程中得分會偏少。并且,在用于高新技術申報時,Ⅱ類知識產權只能用一次,而Ⅰ類知識產權可以重復使用,因此建議企業提早對重要技術或產品進行知識產權的規劃和布局。
第二,預先做好科技成果轉化工作
科技轉化成果是高新認定評審條件中另一項高分項,滿分是30分。做好這一項工作,可以直接提升高新認定成功率。
企業年平均轉化5項及以上科技成果,即可得到本項最高分值區間的分數。專家評審時會審核總體轉化情況以及平均轉化情況,并且會考量在成果中是否有同一科技成果轉化多個產品的情況等問題。因此建議企業提前規劃部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保障科技成果轉化得分足夠高。
第三,規范研發費用賬務,做好組織管理制度
依據高新認定的評審要求,研發組織管理的分值是20分。企業需要制定完善的研發管理制度并做好研發費用賬務處理,高新認定工作指引中明確了研發費用歸集的范圍:人員人工費用、直接投入費用、折舊費用與長期待攤費用、無形資產攤銷費用、設計費用、裝備調試費用與試驗費用、委托外部研究開發費用以及其他費用。
該項涉及了研發人員的選定、研發設備和生產設備的區分,折舊的攤銷等等多方面的內容,并且直接關聯研發項目的流程化管理,因此,該項的工作細致而復雜,建議尋找經過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官方認證的、符合條件的正規會計師事務所開展研發費用的審計工作,并由其出具帶有防偽二維碼的審計報告。
第四,提前搭建合理的人力資源體系
高新認定條件中要求研發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比例在10%以上。這就提示企業需要提前規劃并搭建人力資源體系。通過專業化、系統化的人力資源服務滿足公司和員工發展的需求。
隨著高新認定申報的規范程度不斷提高,其申報材料的準備、評審、審查等環節也越來越嚴格。東審財稅高新專家組每一年都會針對高新企業新政策以及申報方向變革兩大熱門話題深入解讀,并進行免費的公益培訓。在積累豐富理論經驗的同時,也打磨出“三體合一”的高新技術企業資格全過程管理協同服務體系。
“三體合一”即由北京東審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高新專項報告,協助企業做好研發費用的歸集,規范賬務處理;由知識產權部門針對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知識產權的布局、規劃和申請;整個過程由高新認定部門整體把控進度,協調資源和資料,從而形成系統規范、分工明確、多方協同的服務體系。
東審的高新技術企業資格全過程管理協同服務體系,從前期的政策的解讀培訓、高新培育,到中期的財務規范、資料整合,再到后期的維護和輔導,用專業和服務讓企業健康、穩健、可持續地創新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