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用友主辦的「智能會計 價值財務」2023企業數智化財務創新峰會·上海站圓滿舉辦。來自知名院校的專家學者、央國企等大型企業財務領路人以及權威財經媒體相約上海國家會計學院,一同見證“智能會計”新時代的到來,并肩探討“價值財務”新主張。
為更好傳遞智能會計對企業業務管理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引領企業財務的價值創造,助力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用友于會上采訪了上海國家會計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勤。此次采訪主要圍繞智能財務的幾個發展現狀、業財融合的方向與難點、智能財務應用場景的發展階段、事項法會計對業財融合的影響等話題展開。
以下是根據采訪整理的內容:
智能財務的發展現狀
有關財務機器人的概念出現和推廣以來,很多人開始關注人工智能對會計的影響。經過大概5年的時間,如今有關智能財務的討論,無論從理論和實踐部分都有很大的發展。理論層面,有關智能財務的論文、圖書都呈指數增長。實踐層面,通過每年開展智能財務最佳實踐評選,發現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嘗試用人工智能技術來管理財務問題。
在關于智能財務的生態方面,還是與我們想象有一些差距,比如相關的法律法規跟最新的應用可能還是不非常匹配;一些學術研究落后于實踐的,很多企業的應用實踐的探索走在理論前面。
在智能產品的研發方面,像RPA、OCR之類的通用性的產品還是偏少。很多單位在做智能財務的時候希望能選擇一些通用產品來用,可以像office一樣拿來即用。但是目前來說,這樣的產品還是偏少,更多的是需要定制化開發。
從最佳實踐方面,我們覺得很多企業花了很多錢,也做了很多探索,但是效果不佳,一個原因就是可能還沒有找到非常合適的方法論。所以我們從2020年開始推出智能財務最佳實踐的評選活動,希望通過活動把領先企業的經驗、做法總結出來,幫助其它企業推進智能財務建設。在評選中我們也看到,用友的很多客戶在智能財務方面做得非常好。
業財融合的方向與難點
業財融合是跟整個信息系統的發展密切關聯的。以前因為業財之間數據共享的程度不足,業務人員把業務的數據輸進去以后,財務人員需要相關的信息時需要重新輸入重新處理。信息系統的發展促使整個底層的數據可以充分共享,進而促進了業財融合的發展。
但是我感覺到現在有一個趨勢,很多人認為業財一體化以后,財務人員和業務人員會融為一體,我可能觀點還不太一樣。之所以會有越來越細的職業分工,就是因為每個職業有它的視角、評價方法、法律法規和制度依據。具體到業財,對業務的管理和對財務的管理,標準、目標都不一樣,如果要求一個人既要完成業務的工作又要完成財務的工作,實際上違反了專業分工的規律。我理解的業財融合更多的是流程的共享、信息系統的共享、數據的共享,而不是他們職能的合并。
此外,業財融合本身其實也有很多障礙。業務和財務有各自的要求,比如從數據的安全性考慮,有的信息財務人員并不希望給業務人員看,或者業務人員不希望把業務數據給財務人員。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充分融合,有可能導致一些問題。怎么去解決這些可能發生的問題,也是要做深度思考的。
事項法會計支撐企業更好地應對不確定性
事項法會計跟價值法會計是相對應的一個概念。價值法會計是假設信息的使用者對需要的信息是確定的,所以會給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幾張固定的報表即可。事項會計是假設對信息使用者所需信息一無所知,這時我們就給信息使用者提供最底層、最原始的數據,然后由信息的使用者根據需要組合想要的信息。
事實上,事項法會計的想法在幾十年前就有專家提出來,但是一直沒有公司去真正地實施落地。所以我非常敬佩用友公司花這么大的力氣去做事項會計的產品,我覺得用友BIP事項會計一定會給未來的企業管理帶來巨大的影響。
因為我們現在處于不確定性的時代,最大特點就是我們需要的產品、服務都在不斷地變化,也就是未來的企業前端應用的變化很大。怎么去快速地應對不確定性的變化是這個時代的一個重大挑戰。
如果底層數據有足夠細的顆粒度,且數據跟業務高度關聯,跟事項的數據高度關聯,那么我們就可以快速地組裝想要的功能。所以,事項會計實際上在底層給我們應對不確定世界帶來了非常好的一個基礎。未來,企業如果要面對不確定快速變化的世界,就需要在底層上有所變化。所以我非常看好事項會計。
智能財務應用場景的發展階段
從應用角度來講,我們發現很多企業是先從一個點狀的應用開始,然后演變到一個線狀的應用,再應用到整個領域,即一個面狀的應用。從發展的過程來講,我們認為智能財務首先的應用場景大部分會是在財務共享中心里面,然后是在更大的管理會計平臺上,最后是更大的業財融合的平臺上。
之所以會首先在財務共享中心出現,關鍵原因是因為智能財務的特點決定了,如果它的體量比較小,它的投入產出是不夠支撐運作的。只有在財務共享中心里面集中以后,體量足夠大,通過應用智能產品帶來的收益,才能遠遠超出分布式管理模式下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