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由青島市科學技術局、青島市商務局、城陽區人民政府主辦,新物種研究院聯合主辦,未來財務人研究院協辦的“甦·新商業論壇(城陽發布)”在青島市城陽區正式召開。在洞見“專精特新”對談環節,《財經》雜志主編、《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聯合出品人/主編、新物種研究院專家何剛,與合思創始人兼CEO、北大信研院財會智能化應用聯合實驗室主任馬春荃,圍繞“數智化掀起企業管理之變”主題展開深入討論。
右起:合思創始人兼CEO、北大信研院財會智能化應用聯合實驗室主任馬春荃;《財經》雜志主編,《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聯合出品人、主編,新物種研究院專家何剛
何剛表示,中國企業內部管理,從財務角度經歷了三大革命。第一個時代,是傳統的手工貼票報銷時代;第二個時代,是信息化時代,企業的內部信息化帶來了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審核控制的迭代;第三個時代,企業內部組織結構和流程管理發生重大變化。“新的時代中,人工智能和云計算帶來了新的應用,但反過來也提醒我們要重新審視上一輪企業信息化的成果,以及如何更好進入下一個階段。”
在馬春荃看來,后工業化時代,服務業、現代服務業隨需應變,組織變成敏態化后帶來了新問題。企業變大,管理變細,財務這樣的職能部門正在發生轉變,財務人員也從基礎核算職責走向業務與戰略。隨著AI、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新應用、新理念與企業管理融合,通過廣泛連接的數據軟管進行動態地整合、集成,新物種企業將變得更加有價值、有活力。
以下為對談實錄(有精簡):
進入數智化時代,企業財務、人力資源等職能管理部門職責發生重大轉變,即從簡單的任務執行演變為復雜而全面的系統性工作,甚至滲透與貫穿所有的經濟活動,對企業的戰略決策、業務經營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幫助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而數字化服務商正幫助企業的這些組織實現數字化轉型,讓組織敏態化。
作為敏捷的財務收支管理平臺,合思創立之初聚焦于費控報銷,但隨著電子發票、無紙化管理、ESG等廣泛應用,我們完成了從單一產品向五大產品線的升級,為企業提供智能聚合消費、費控報銷、收付款管理、財務收支分析及電子會計檔案等全方位財務數字化服務,解放人的雙手釋放創造力,助力企業實現業財融合。
01
企業變大,管理變細
何剛:以用友、金蝶軟件為代表的IT時代、PC時代,企業內部信息化需求帶來了財務管理、流程管理、審核控制等產品迭代。從財務角度看,現如今企業的組織結構和內部管理究竟發生了怎樣的重大變化?
馬春荃:企業信息化進入第三個時代,從財務角度看,今天的企業組織結構和內部管理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與十幾年前走訪客戶時相比,隨著時代在變,越來越多的敏態組織涌現出來。深入調查研究發現,原來是我們的產業結構變了。彼時,第三產業GDP占比已經超過40%,成為第二大產業;而到2015年,這一比重超過50%,儼然成為第一大產業。
中國經濟進入了后工業化時代,大量的工業企業勞動力人口遷移到現代服務業,營銷服務板塊變成主要的人員和組織的聚集地。過去的生產加工鑄造、冶煉、裝配,一旦順序模式定了十年不會變,但是服務業、現代服務業隨需應變,企業的組織模式就發生變了,這就是組織敏態化后帶來的新問題。
企業變大,管理變細。改革開放四十余年,通過新形態的兼并重組,大企業逐漸取得市場關鍵地位。根據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過去二十多年來,中國企業的集中度在攀升,這樣意味著組織變得越來越大,管理復雜度也相應提升。如果管理不精細,就沒有人能管得住。
過去,一個企業一個月出一張報表,但是管理精細后,整體節奏加快,我們將業務、核算、分析拆分到每一個子公司、每一條產品線和每一個事業部,甚至每一個班組、每一個項目、每一個人。顆粒度變得極細,我們對數據的及時性要求更高,甚至要求實時監控數據。這是中國企業發展到現代管理模式,帶來的一個巨大的模式變遷,同時也帶來新的挑戰。
02
職能轉變,財務走向業務與戰略
何剛:現如今,許多企業中的職能部門,例如財務部門或HR部門的局部作用并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如果按照剛才所說的,企業組織發生這么多變化,傳統意義上的職能部門在新的組織結構下,職能和角色又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馬春荃:在組織敏態化方面,中國企業研究很超前,例如青島的海爾集團的“人單合一”管理模式,不僅在中國的管理學界得到認可,甚至在全球的管理學界被廣泛接受。隨著新技術、新應用、新理念促進企業組織發生變化,像財務部門這樣傳統意義上的職能部門正在發生新變化,財務的職能也發生巨大轉變。
近年來,財務職能有兩個明顯變化,一個是越來越多的財務人員開始走向業務前端。因此,財務BP這一職業成為財務領域里最火熱的崗位。一旦組織變大,管理變細,財務人員身在總部更難管理遠端的業務。如果這時,我們打通業財數據的鏈條與內部的核算機制,通過對每個細小的管理顆粒度進行“微分”,生成不同的管理報表,然后再將這些報表組裝起來,形成管理層決策支撐的依據。
另一個明顯變化是財務走向戰略。財務核算本身只是一個算數的問題,而企業戰略則要從預算開始,匹配到未來三到五年的長遠戰略規劃,再到配置相應的資金體量,洞察資金變遷與機會變遷,以及從數據中總結復盤過去的失誤決策經驗。財務從核算走向戰略,即通過數字化工具將這一過程預置到系統內,實現業財融合。
03
企業需要“樂高玩具”式彈性敏捷的數字化產品
何剛:當職能部門走向業務前線,整個公司戰略作用提高了。一個巨大的組織,要派多少財務人員到前端?當涉及整體的規劃核算時,新技術尤其是人工智能技術在企業的數字化系統中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馬春荃:技術有時候給我們帶來新的麻煩,甚至是生存壓力。第一個麻煩是,信息化時代帶來了非常多的系統,而系統越多,數據化孤島的現象越嚴重。此時,就需要有一個像合思這樣的數據“軟管”將其串聯起來。通過合思廣泛連接的能力,將這些數據“軟管”匯聚起來,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手段進行動態整合和集成,大大提升數據的應用效率。
縱觀歷史,當下的人工智能應用像極了之前的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把體力活交給了機械完成,產業工人變成問題工程師,只提問題、不解決問題。進入AI人工智能時代,這些工作都將被代替,AI能夠找到問題,制定多套解決方案,直至解決問題。在這樣一個時代,誰能駕馭AI,誰就能搶占先機,獲得企業生存的競爭力門檻。因此,我們的財務、業務領導在技術快速更迭的時代,應當主動積極擁抱變化,找到新的應對之策。
何剛:經過上一輪的財務管理信息化,每個企業都有了各種類型的數據,但他們散亂、孤立、割裂,以及不規范、不結構化。在新時代,企業應基于財務管理做何種業務創新以跟上時代,或者與其他企業保持獨特性、獲取差異化的競爭力?
馬春荃:今天我們在講新物種,而物種是由環境塑造出來。工業化時代會有工業化軟件,它們依賴穩定的組織、穩定的流程和穩定的系統。而后工業化時代不同,它需要更多的敏態組織和即時精準的數據。更多企業需要一個開放且可自定義的、像樂高玩具一樣彈性敏捷的產品。合思作為這樣靈活的前置數據“軟管”,與后端的穩定系統無縫接洽,幫助新時代里的新物種不斷適應各種環境變化,讓它們變得更加有價值、有活力,在新的生態里面茁壯成長。同時,合思也讓每一個組織的員工能共享最關鍵的信息,高效敏捷地應對市場的競爭與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