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為市場主體注入資金“活水”,國家稅務總局江蘇省稅務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已有1242.1億元留抵退稅款退到企業賬戶,加上一季度實施原有留抵退稅政策退稅94.2億元,今年累計退稅1336.3億元。
政策加速落地,讓企業煥發生機,還帶動上下游鏈條式、集群式發展。企業扎根江蘇發展的勁頭更足,向產業鏈價值高端攀升的步伐邁得更快,不斷釋放經濟發展的“乘數效應”。
盤活現金流,企業投資擴產信心足
近日,江蘇裕興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到2900萬元的留抵退稅“現金紅包”。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中厚型特種功能性聚酯薄膜生產企業之一,公司生產原材料主要是石油化工產品,但近期原油價格攀升,同比漲幅近100%。“這筆退稅資金來得正是時候,我們將用于補充日常經營所需流動資金,緩解原材料購入壓力,實現企業持續穩定發展。”公司財務人員吳美端表示。
“現金紅包”實實在在派下去,企業信心真真切切提起來。“我們原計劃去年3月正式投產,受疫情影響至今未能實現。4700余萬元的存量留抵退稅款一次性到賬,我們有了充足的資金,力爭今年7月實現試生產。”位于南通的茂友木材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郭金富表示,企業將瞄準高端全屋定制板材市場,拓展成為線上線下知名的全屋定制品牌供應商。
在蘇州,越來越多的企業聚焦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業韌性和競爭力。今年上半年,蘇州歐普照明有限公司享受留抵退稅近2466萬元,計劃把這筆退稅款“花在刀刃上”,促進研發創新和智能制造。“爭取在改革創新中實現逆勢翻盤,到年底銷售突破25億元大關。”公司財務負責人陳紅梅表示。
利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均受益
風險面前,正是成千上萬鏈條相互支撐,穩住了基本盤,也創造著新動能。留抵退稅款直達企業,協同上下游打通堵點卡點,助力實現上下游企業融通發展。
近日,連云港稅務部門對享受增值稅留抵退稅的70戶企業的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調查。調查顯示,在企業獲得的留抵退稅資金中,69.2%用于購買原材料,企業生產得到有效支撐,并向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傳導。連云港市金田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殷丹丹表示,得益于制造業中型企業存量留抵退稅提前落地,公司原材料采購和庫存資金問題得到解決,對下游企業交付產品的回款也放寬了期限。
稅收大數據分析顯示,獲得留抵退稅“真金白銀”現金流后,位于生產上游的基礎制造企業投資采購意愿明顯增強。作為徐州制造業產業鏈的重要鏈條之一,徐州博科工程機械有限公司4月、5月購進金額同比增長36.8%。公司財務負責人鄭偉表示,之前公司原材料成本和運費上漲、資金回流慢、人工成本增加,面臨“有訂單不敢接”的困境,近70萬元的留抵退稅款到賬后,企業現金流“活”了,發展底氣也足了。
“我們還要把最新出臺的擴大全額退還增值稅留抵稅額政策行業范圍的規定落細落到位,實現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融通發展,暢通經濟循環,發揮出江蘇經濟發展的‘集群效應’。”江蘇省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感受服務溫度,企業扎根本土意愿強
為企業紓困解難,江蘇稅務部門圍繞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下力氣,讓退稅減稅服務更有溫度。
泰州市稅務局發布“泰稅e”稅費服務新品牌,推出包括“退稅紅利直達享”在內的16項服務產品,讓市場主體享受退稅減稅更加精準便利。“好政策加好服務,讓我們投資的信心更足,我們一直不停追加投資,將上市資產主體也放在了泰州中國醫藥城,目前累計投資近15億元。”泰州邁博太科藥業有限公司財務總監鄒銀萍說。
晴朗夏日,在揚州北部地勢開闊的里下河平原,數十臺風電機組正通過轉動的風葉,將風能轉化成電能,源源不斷輸送到蘇中電網。近年來,這里成了一塊風電產業高地,吸引了協鑫、深能、大唐等國內新能源巨頭前來投資。“稅務部門退稅減稅的暖心服務,讓我們感受到江蘇這片充滿活力熱土的魅力。今年我們將繼續在揚州尋找投資機會,新建一批風電項目。”揚州協鑫智慧風力發電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李慧表示。
服務就是生產力,持續優化服務,確保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落快、落穩、落準、落好,為企業創造成長壯大的軟環境,不僅可以成為企業蓬勃發展的“營養液”,更能成為激蕩經濟發展的“一江春水”,助力江蘇經濟發展實現新的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