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長三角區域集中了全國1/4的經濟總量和1/4以上的工業增加值,是我國經濟發展活躍、開放程度高、創新能力強的區域。江蘇稅務部門緊扣“高質量”和“一體化”兩個關鍵詞,積極落實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著力增強經濟“抗壓性”“反彈力”。
稅惠潤企,逆勢而上“闖新路”
長三角區域良好的產業基礎和營商環境,吸引了眾多行業巨頭新業態落戶。位于蘇州吳江的順豐長三角創新中心便是其中之一。
“施工進度要比原計劃慢了一些,我們原材料的供應地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區域,疫情直接導致原材料難以發貨。”蘇州市豐預泰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吳莉虹說,各項成本持續上漲,但工程款、貸款利息等固定支出仍要定期支付,企業壓力倍增。
7月初,一筆留抵退稅款及時“落袋”企業,隨著資金的到位,豐預泰得以及時“吸氧添力”。如今,順豐長三角創新中心項目正加速推進,全力趕工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爭取在年底投入使用。項目建成后,將提供涵蓋科技研發、智慧物流、大數據等在內的全產業鏈服務,進一步撬動江蘇乃至整個長三角區域物流產業的轉型升級。
同樣借助長三角一體化“東風”,打造區域特色產業的還有海門正余鎮機器人產業園。前期受疫情影響,正余鎮很多企業出現了“用工難”和“外貿難”的問題。稅務工作人員了解到相關情況后,第一時間送上政策“禮包”。“所得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等方面一共享受了近400萬元的稅費緩繳,讓我們有更充足的資金去拓寬銷售渠道。”振康機械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繆宏表示。
數據賦能,暢通循環“破卡點”
長三角區域內企業不僅地緣相近,產業鏈聯系更是環環相扣,稅務部門發揮稅收大數據優勢加強供需對接,加速打通原材料供給和產品銷售渠道,推動長三角區域各產業鏈上下貫通。
“近年企業銷售形勢很好,訂單排得滿滿當當,生產線基本保持滿負荷生產,但疫情多點散發,供應鏈不順暢,原材料時常告急。”談起供應鏈問題,南京冠盛汽配有限公司負責人一度愁眉不展。稅務部門攜手開發區管委會和金融機構,搭建合作平臺,幫助企業與浙江省寧波市一家鋼材有限公司成功簽訂了200多萬元的鋼材購銷合同,公司一季度銷售額達4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17.94%。
在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稅務部門依托全國納稅人供應鏈查詢平臺和江蘇省稅收大數據平臺,通過普適性查詢和個性化定制加強數據匹配,助力打通上下游產業鏈。自行動開展以來,已為17戶企業匹配上下游企業清單79戶次。
服務添力,異地辦稅“零跑動”
隨著長三角區域防疫舉措逐步升級,部分納稅人辦理退稅減稅因此受到影響。江蘇稅務部門進一步優化升級“零跑動”辦稅繳費服務,采取遠程辦、容缺辦、在線審等方式,打破疫情防控下的“時空限制”,確保退稅減稅各環節“走得通”“辦得快”。
“因為公司更名,銀行存款賬戶更新,需要提交一些紙質材料。稅務部門推出了遠程辦理、容缺辦理服務,很快就收到了278萬元的退稅款,一點兒也沒有耽誤。”蘇州禾力源新材料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沈衛華說。
江蘇零浩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方先生對此也感同身受。“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智慧稅務建設,讓像我們這樣的跨區域經營納稅人不用異地奔波也能辦稅繳費。今年以來,總部及全國各分子公司已獲得稅費減免900余萬元。”談及未來發展,方先生充滿信心,“好政策就是企業的好未來,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和稅收優惠等國家戰略紅利的加快釋放,降低了公司經營成本,加速了我們業務規模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