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發展改革委 江西省財政廳關于印發《江西省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有關單位:
經省政府同意,現將《江西省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稅 屋附件:江西省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方案
江西省發展改革委 江西省財政廳
2025年1月27日
(此件公開發布)
江西省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方案
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及省委和省政府工作要求,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于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發改環資〔2025〕13號)和《江西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贛府發〔2024〕9號)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統籌推進農村和城市消費,做好支持政策跨年度銜接和平穩有序過渡。2025年,力爭工業領域設備更新10萬臺(套)以上、農業機械報廢更新1萬臺(套)、老舊營運貨車報廢5000輛和更新2000輛、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1600輛、個人乘用車報廢更新和置換更新25萬輛以上、家電產品以舊換新200萬臺(套)、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10萬輛、居家適老化改造1.5萬戶、住宅老舊電梯更換1700臺;厥昭h利用能力進一步提高,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標準進一步健全。
二、加力推進設備更新
(一)擴大設備更新支持范圍。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重點領域設備更新,在支持工業、用能設備、能源電力、交通運輸、物流、環境基礎設施、教育、文旅、醫療、老舊電梯等設備更新基礎上,新增支持電子信息、安全生產、設施農業等領域,重點支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設備應用,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鼓勵有條件的地方以工業園區、產業集群為載體,整體部署并規;瘜嵤┰O備更新。
(二)強化設備更新項目儲備。對標技術、能耗、排放、安全等強制性標準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設備淘汰目錄等,深入開展工業、農業、能源、建筑、交通、教育、文旅、醫療等領域存量設備評估診斷,分領域分行業明確設備更新目標任務和實施細則。依托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加強重點領域設備更新項目常態化儲備,滾動更新儲備項目清單,強化各類要素保障,提高項目成熟度和可落地性。
(三)優化支持農業機械、船舶車輛報廢更新。做好政策銜接,推進農業機械、船舶車輛報廢更新。農業機械報廢更新擴大支持水稻拋秧機、田間作業檢測終端、植保無人機、糧食干燥機(烘干機)、色選機、磨粉機報廢更新;將旋耕機、微耕機、茶葉揉捻機等12類江西特色農機設備納入補貼范圍。繼續支持符合條件的老舊營運船舶報廢更新,強化老舊營運船舶報廢更新項目謀劃和實施。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補貼范圍擴大至符合條件的國四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類貨車;加力支持更新車齡8年及以上的城市公交車,適當調整補貼標準支持城市公交車超質保期動力電池更新,推進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
(四)用好設備更新貸款貼息政策。組織符合條件的經營主體積極申報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在財政貼息1.5%的基礎上,利用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進行額外貼息,降低經營主體設備更新融資成本。進一步優化項目申報、要件審核、清單推送等操作流程。推動政策承接銀行開辟審查審批“綠色通道”,提升清單內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項目的融資便利性和可得性。
(五)完善設備更新項目審核機制。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設備更新,用于落實本方案第(一)項、第(四)項和第(三)項中“老舊營運船舶報廢更新”所列支持政策。完善“第三方評審+部門聯審”項目審核機制,簡化申報審批流程,加快推進辦理項目前期手續。按照“地方把關、省級審核”方式篩選項目,全力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
(六)加強設備更新項目監管。省發展改革委、省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按職責分工,加強對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全鏈條督促指導,統籌開展線上監控預警和線下實地核查。各設區市人民政府是項目和資金管理第一責任主體,全面落實“兩新”專項管理辦法要求,嚴格資金管理,加強項目監管督導,切實提高資金使用質效,堅決杜絕擠占挪用、虛報冒領資金等問題。嚴格執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守牢資金使用紅線底線,避免資金沉淀閑置。對于違規使用資金行為,將依法依規嚴肅追責。
三、擴圍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
(七)提升消費品以舊換新能力。綜合設區市常住人口數量、地區生產總值、汽車和家電保有量、2024年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及資金執行情況等因素,合理確定各設區市支持資金規模,按照“激勵相容”原則,資金分配向工作成效較好的設區市適度傾斜。聚焦重點領域,優先支持大宗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提質擴容鄉村消費,探索補貼政策與金融支持聯動,充分發揮政策資金撬動作用。
(八)加力擴圍支持消費品換新購新。嚴格執行國家加力擴圍補貼標準,統籌考慮城市和農村消費特點,優化服務方式,用足政策支持農民消費。擴圍支持符合政策要求的個人乘用車報廢更新,加力支持符合政策要求的個人乘用車置換更新;延續支持個人消費者購買2級及以上能效或水效標準的冰箱等8類家電產品以舊換新,擴大支持微波爐、凈水器、洗碗機、電飯煲等4類家電產品。加快推進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加大對個人消費者在開展舊房裝修、廚衛等局部改造、居家適老化改造過程中購置所用物品和材料的補貼力度,積極促進智能家居消費等。實施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支持個人消費者購買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等3類數碼產品。
(九)強化資金支持。中央直接向地方安排資金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用于落實本方案第(八)項和第(三)項中“老舊營運貨車和農業機械報廢更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所列支持政策,按照總體9:1原則實行央地共擔,我省地方配套資金按照省級與設區市本級9:1原則共擔,縣區原則上不負擔。對超出中央下達的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額度且中央不再負擔的部分,原則上按照省級與設區市本級9:1共擔。各地要及時完成2024年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資金清算,做好支持政策銜接。截至2025年12月31日未用完的中央和省級下達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額度按規定予以收回。
(十)優化參與門檻。各地要合理確定、及時更新參與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的經營主體名單,不得因所有制、注冊地、規模、銷售額、墊資能力等限制經營主體參與,線上、線下經營主體同等對待。不得限制消費者付款方式和支付憑證類型,不得以參加活動為由要求經營主體采購新支付設備。在做好風險防控的前提下,各地區結合實際預撥部分資金到相應支付平臺或經營主體,提高資金清算效率,降低企業墊資和經營壓力。
(十一)簡化補貼流程。優化省級服務平臺功能,與全國通用的消費補貼數據平臺做好對接,從源頭上減少信息多頭重復填報。優化汽車、家電等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審核流程,加強跨部門數據聯通共享,推動機動車回收證明等憑證電子化,實行多部門聯審聯批,減少非必要審批層級和環節。在做好資金監管的前提下,明確審核通過到資金撥付至消費者的時限要求,及時高效兌現補貼優惠。
(十二)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組織參與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的經營主體實施產品銷售價格公開承諾。強化價格監管,對存在價格違法、套取補貼資金等行為的經營主體,取消參加活動資格,追繳補貼資金。堅決防范資金使用遲緩、擠占挪用、虛假冒領、騙補等問題,依法依規嚴肅處理騙取套取補貼資金等違法行為,曝光違法違規典型案例,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嚴厲查處。落實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要求,破除地域和渠道限制,促進公平競爭。
四、持續提升回收循環利用水平
(十三)加快回收循環利用能力建設。聚焦廢鋼鐵、廢有色金屬等資源,謀劃回收循環利用項目,積極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做大做優回收循環利用產業。推動生態環保和資源利用領域省級投資運營平臺建設,暢通資源循環利用鏈條。加快推進標準化規范化回收利用網絡體系建設,推動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和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兩網融合”。鼓勵擴大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舊家電、廢舊汽車等再生資源加工利用能力。加強回收循環利用重大技術裝備科技攻關,培育資源循環領域骨干企業。
(十四)促進二手商品交易和再制造產業發展。積極爭取二手商品流通試點城市與試點企業建設。完善二手車交易查詢平臺,持續優化二手車交易登記管理,支持符合質量等相關要求的二手車出口。完善二手電子產品信息處置機制,加強二手電子產品信息安全監管。鼓勵對具備條件的廢舊機電設備實施再制造,再制造產品設備質量特性和安全環保性能應不低于原型新品。
(十五)推進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規范回收處理。利用好中央財政繼續安排資金支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工作政策,及時審核具備資格的企業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量,協助企業獲得補貼資金。鼓勵企業環;、規范化拆解,爭取更多企業列入專項資金支持名單。
(十六)推動資源回收利用行業高質量發展。規范資源回收利用行業稅收秩序,全面推行資源回收企業向自然人報廢產品出售者“反向開票”。推進再生材料推廣應用,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支持汽車、電器電子產品等生產企業提高再生材料應用比例。嚴厲打擊“作坊式”回收拆解,依法依規查處非法回收拆解行為。
五、充分發揮標準牽引作用
(十七)加快重要標準制修訂。對標國際國內先進水平,加快推進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相關標準的制修訂。發揮標準先行作用,提升新興綠色消費標準化工作,支持鼓勵社會團體、企業、教育和科研機構等積極參與相關領域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研制。
(十八)強化標準執行監督。嚴格執行能耗、污染物排放等強制性標準,提升標準約束力。制定全省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目錄,加強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嚴厲打擊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舊充新,以及偽造冒用能效水效標識等行為。繼續組織遴選產品設備能效和水效“領跑者”。
省發展改革委發揮省“兩新”聯席會議機制牽頭部門作用,會同省財政廳安排20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加強統籌協調和跟蹤調度。省商務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民政廳等部門按職責及時落實落細各領域“兩新”政策、制定實施細則、優化換新程序,提高資金兌付審核效率。各地各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推廣典型模式和先進經驗。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和省有關部門要對工作推進、項目實施、資金使用、績效目標實現等情況開展自評自查,年底前或根據工作需要適時將自查自評情況報送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由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匯總后按程序報送省政府?冃гu估結果作為后續優化資金安排的重要依據。
稅 屋附件:各領域補貼標準
《江西省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方案》政策解讀
為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于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發改環資〔2025〕13號)要求,推動我省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以下簡稱“兩新”)政策取得實效,我省出臺了《江西省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
一、起草背景
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是黨中央、國務院著眼于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了《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加力推進設備更新,擴圍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加快提升回收循環利用水平,充分發揮標準提升牽引作用。
為貫徹落實國家2025年加力擴圍“兩新”政策,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加快推進我省“兩新”工作實施,放大政策撬動效應,我省出臺《工作方案》,通過多領域多方面的加力擴圍,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釋放消費者潛在需求,滿足不同群體多元化、高品質消費需求,為推動經濟回升向好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二、總體考慮
《工作方案》總體上對標《通知》要求,突出做好任務分工,壓實各方責任;強調項目謀劃,爭取更新資金;優化工作內容,用好換新資金。主要為:
一是壓實各方責任。緊扣國家部署任務和工作要求,錨定四大行動,提出年度工作目標,明確具體舉措和責任分工。二是爭取更新資金。積極向國家報送項目,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設備更新資金,明確設備更新項目審核機制,強化設備更新項目儲備,推動各地各部門做好謀劃。利用好我省回收循環利用產業基礎,積極謀劃項目、爭取支持。三是用好換新資金。嚴格執行國家明確的相關領域支持標準,對汽車置換、家裝、電動自行車等領域以舊換新補貼標準、限額、實施方式,以及農業機械由地方自主確定報廢更新品類等事項,加快制定相關領域實施細則,重點統籌考慮城市和農村消費特點,結合我省農村廣闊市場,發揮以舊換新資金效能,激發消費潛能。
三、主要特點
(一)擴大支持范圍。設備更新方面,新增電子信息、安全生產、設施農業3個支持領域,總體支持領域擴圍至13個,自主確定的報廢補貼農機種類范圍上限由6個提高至12個,有效推進產業升級,提高農業生產能力。消費品以舊換新方面,將符合條件的國四排放標準燃油乘用車新增納入補貼范圍,新增實施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家電補貼品類由8類擴大至12類,進一步挖掘消費潛力。
(二)提升補貼標準。設備更新方面,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由平均每輛車6萬元提高至8萬元,對符合條件的設備更新貸款,在中央財政貼息1.5個百分點的基礎上,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進行額外貼息。消費品以舊換新方面,對個人消費者轉讓登記在本人名下乘用車并購買乘用車新車的,補貼標準由12000元提高至最高補貼15000元。
(三)優化完善機制。針對2024年政策執行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堵點、卡點問題,進一步簡化優化補貼流程,及時高效兌現補貼資金,降低企業墊資和經營壓力。同時,強化規范市場秩序力度,加強項目資金監管等,持續提高政策效果。
(四)強化資金支持。明確消費品以舊換新省以下經費分擔辦法,我省地方配套資金按照省級與設區市本級9:1原則共擔,縣區原則上不負擔。對超出且中央不再負擔的部分,原則上按照省級與設區市本級9:1共擔。
四、主要內容
《工作方案》內容由工作目標和落實4大行動任務組成。
第一部分為工作目標。根據2024年實施“兩新”政策成效,由各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對照《江西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總體目標進行分解、測算,提出2025年度工作目標。
第二部分為加力推進設備更新。主要包括:擴大設備更新支持范圍;強化設備更新項目儲備;優化支持農業機械、船舶車輛報廢更新政策;用好設備更新貸款貼息政策;完善設備更新項目審核機制;加強設備更新項目監管等內容。
第三部分為擴圍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主要包括:提升消費品以舊換新能力;加快擴圍支持消費品換新購新;強化資金支持;優化參與門檻;簡化補貼流程;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等內容。
第四部分為持續提升回收循環利用水平。主要包括:加快回收循環利用能力建設;促進二手商品交易和再制造產業發展;推進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規范回收處理;推動資源回收利用行業高質量發展等內容。
第五部分為充分發揮標準牽引作用。主要包括:加快重要標準制修訂;強化標準執行監督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