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视频福利网|**一级一级毛片免费观看|twitter加速器永久免费版|特级淫片欧美高清视频蜜桃

您的位置:首頁 > 企業所得稅 > 正文

企業進行匯算清繳中資產稅務處理細節問題

2018-07-05 14:00     來源:中國會計網     

  資產不僅涉及折舊或攤銷的范圍、年限和計算,還涉及計稅基礎確定、會計與稅法差異調整、損失稅前扣除等,比較復雜,容易出錯。企業進行所得稅匯算清繳時,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資產項目計稅基礎的確定。

  資產按照外購、自行建造或開發、捐贈、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取得的資產不同途徑按照不同的方法確定計稅基礎。如外購的資產,以購買價款和支付的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于使該資產達到預定用途發生的其他支出為計稅基礎;通過捐贈、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方式取得的資產,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計稅基礎等。以固定資產為例,一般情況下,固定資產會計賬面價值=實際成本-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稅法規定的計稅基礎=實際成本-累計折舊。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異主要產生于折舊方法、折舊年限的不同,以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提取。例如,某公司一項固定資產,原價為3000萬元,會計上使用直線法計提折舊,折舊年限為3年,稅法規定的最短使用年限為5年,會計和稅法假設凈殘值均為0,計提了2年折舊后,會計期末,對該項固定資產計提了100萬元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會計賬面價值=3000-1000-1000-100=900(萬元),計稅基礎=3000-600-600=1800(萬元),兩者相差900萬元,其中:折舊年限不同產生的暫時性差異合計800萬元,會計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而稅法規定不能扣除造成的差異100萬元。匯繳時要注意納稅調整。

  二、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范圍。

  稅法列舉了固定資產不得計算折舊的范圍,操作中要注意進行納稅調整:(一)稅法明確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資產不得計提折舊,除此外已投入使用但暫時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可以計提折舊;(二)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由于該固定資產已由出租者計提折舊,承租者就不能重復計提折舊并在稅前扣除;(三)凡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無關,或者企業生產經營根本就不需要的固定資產,不能計提折舊也不能在稅前扣除;(四)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五)固定資產在更新改造期間,不能計提折舊。

  三、未結算未取得發票的固定資產仍可計提折舊。

  企業應當自固定資產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算折舊;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應當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算折舊。但《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貫徹落實企業所得稅法若干稅收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10〕79號)規定,企業固定資產投入使用后,由于工程款項尚未結清未取得全額發票的,可暫按合同規定的金額計入固定資產計稅基礎計提折舊,待發票取得后進行調整。但該項調整應在固定資產投入使用后12個月內進行。例如,某公司建造一項固定資產,合同預算總造價為200萬元,2012年9月投入使用,但由于工程款項尚未結清未取得全額發票,只取得部分發票金額150萬元。預計該項固定資產使用年限5年,保留殘值為零。為此,該公司可暫按合同金額200萬計入固定資產計稅基礎計提折舊。2012年計提折舊=200÷5÷12×3=10(萬元),但該項調整應在固定資產投入使用后12個月內進行。如果2013年度仍未取得剩余發票,該項固定資產的計稅基礎只能確認為取得發票部分150萬。2013年匯算清繳時,首先要對2012年計提的折舊進行調整,調增額=10-150÷5÷12×3=2.5(萬元)。如果至2013年9月份的12個月內又取得30萬發票,則計稅基礎調整為180萬,調增2012年折舊額=10-180÷5÷12×3=1(萬元),之后按計稅基礎180萬繼續計提折舊。

  四、資產折舊年限必須符合稅法規定。

  稅法對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無形資產折舊或攤銷的最低年限進行了明確,納稅人應按照規定的年限計提折舊或進行攤銷。以無形資產為例,無形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攤銷費用,準予扣除。例如,某公司2012年1月1日新研究開發項目支出為220萬元(其中研究階段支出20萬元,開發階段支出200萬元),新研究開發項目于12月31日達到預定用途。2012年沒扣除研究開發支出的稅前利潤為500萬元,無其他納稅調整項目,會計與稅法攤銷期都為10年,殘值為0。假設無其他納稅調整事項。稅法規定,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計扣除。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2012年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20萬元,可扣除20×150%=30(萬元);研究開發費用形成無形資產的,可攤銷200×150%=300(萬元)。2012稅法上應攤銷額為200×150%÷10=30(萬元);會計上應攤銷額為200÷10=20(萬元),會計利潤總額=500-20-20=460(萬元),應稅所得額=500-30-30=440(萬元)。這里要注意,企業自創的商譽不得計算攤銷并在稅前扣除;外購商譽的支出,在企業整體轉讓或者清算時,準予扣除。

  五、資產損失扣除的處理。

  《企業資產損失所得稅稅前扣除管理辦法》(國稅總局公告2011年第25號)第五條規定,企業發生的資產損失,應按規定的程序和要求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后方能在稅前扣除。未經申報的損失,不得在稅前扣除。資產損失分為實際資產損失和法定資產損失。企業實際資產損失,應當在其實際發生且會計上已作損失處理的年度申報扣除;法定資產損失,應當在企業向主管稅務機關提供證據資料證明該項資產已符合法定資產損失確認條件,且會計上已作損失處理的年度申報扣除。企業以前年度發生的資產損失未能在當年稅前扣除的,可以向稅務機關說明并進行專項申報扣除。其中,屬于實際資產損失,準予追補至該項損失發生年度扣除,其追補確認期限一般不得超過5年。屬于法定資產損失,應在申報年度扣除。例如,某企業2013年清產核資發現50萬元的資產損失(實際資產損失),2013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為40萬元,已繳納企業所得稅=40×25%=10(萬元)。由于操作人員失誤,2014年度所得稅匯繳結束時仍未申報損失扣除,假設到了2014年6月30日才發現并向稅務機關說明,且對該筆資產損失進行專項申報。該企業2013年度扣除追補確認的損失50萬元后為-10萬元(40-50),實際上2013年多繳了稅款。這時,企業2013年多繳的10萬元稅款可以按規定向以后年度遞延抵扣或申請退稅。

微信公眾號

薩恩課堂

咨詢電話:400-888-3585

在線客服:點擊咨詢

©2001-2025 中國會計網(C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支持:北京薩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實名網站認證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7473號 京ICP備1201396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