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稅務部門與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深度合作,聯合組織“跟著文物學稅法”青少年稅收普法專題活動,邀請中學生走進博物館探文物、學稅法。
“如果稅收文物會說話,那么它會告訴你,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稅務機構誕生于何時……”活動中,來自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長寧區稅務局的稅務干部,結合館藏稅收文物,從發票的前世今生、印花稅等稅種的變遷等方面為學生們普及稅法知識。
隨后,中學生們走進博物館展廳,開啟稅收文物的探尋之旅。“這是易知由單。”面對館內參觀市民的詢問,來自上海市婁山中學的學生李博聞“現學現賣”,“‘易’是容易的意思,‘知’是知道,‘由’是事由,‘單’就是單據,合起來就是容易知道事由的單據。它是一個納稅通知書,是古代官府用來征收田賦的通知單。”
“這是江海北關界石,也是稅收文物,它既見證了鴉片戰爭的歷史,也反映了關稅的前世今生。”另一名學生楊佳樂指著旁邊一塊界石熱心地介紹,“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不同時代的稅收文物,記載了稅制的變化,見證了時代的變遷。”
“此次歷史博物館與稅務部門聯合,將文物普及與稅法宣傳相結合,是一次很有意義的‘跨界合作’,既可以幫助社會公眾了解稅收知識,也可以讓更多人走近文物、了解上海歷史。”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黨總支書記、館長周群華說。
上海市稅務局黨委委員、總會計師余靜表示,下階段,該市稅務部門將持續深化與上海歷史博物館的稅收普法共建,積極拓展稅收普法陣地,創新打造精品稅收普法項目,建立青少年稅收法治宣傳教育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稅務部門、學校和社會共同參與的青少年稅收法治宣傳教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