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特別是大企業投資固定資產時,一般只考慮企業所得稅,不考慮其他稅種或稅收優惠的影響,從而忽略了大部分稅收政策對投資決策的影響,最終影響投資收益。企業應該明白:投資固定資產,算好稅收賬再決策。
假設條件
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需要假設以下幾個前提:一是本文考慮的稅種僅為流轉稅、企業所得稅,忽略其他稅種及附加。二是被分析的企業假定為高新技術企業,企業所得稅稅率為15%;固定資產屬于可加速折舊和加計扣除的范圍,銀行貸款利率為5%。折舊方法為年限平均法,機器設備年限為10年,殘值為0.三是購入不超過100萬元的固定資產,可以抵扣不含稅價17%的進項稅額,現金凈流出量為不含稅價。
投資分析
在實踐中,固定資產投資主要有直接購買、股東投入、企業重組和股東調撥四種方式。
第一種,直接購買固定資產。用這種方式,既可以享受企業所得稅前一次性扣除,又可以按會計準則計算的每年折舊加計扣除。以貸款利率作為投資報酬率測算:享受稅收優惠(一次性抵扣),產生的現金凈流量現值=100×15%=15(萬元)。無稅收優惠(按10年折舊),產生的現金凈流量凈值=100÷10×15%×7.7217=11.58(萬元)。因加速折舊而產生的貨幣時間價值=15-11.58=3.42(萬元),為企業創造的價值為3.42萬元。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實際現金凈流量=100-3.42=96.58(萬元)。
第二種,股東直接用固定資產投資。用這種方式,股東自身的稅收成本=增值稅+附加稅+企業所得稅。按規定,企業不符合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的條件,企業應至少按10年計提折舊,分10年稅前扣除,不能產生貨幣時間價值利潤。這樣,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實際現金凈流出量為100萬元。
第三種,企業重組、合并方式取得的資產。假定重組涉及的固定資產賬面凈值與市場公允價值相等,沒有計提減值準備。如果采用一般重組方式,企業按雙方約定的固定資產的公允價作為入賬價值,不符合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的條件,不能在企業所得稅前一次性扣除。按規定,應至少按10年計提折舊,分10年稅前扣除,不能產生貨幣時間價值利潤。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實際現金凈流出量為100萬元。如果采用特殊重組方式,由于本文假定固定資產賬面凈值與市場公允價值相同,因此,測算的現金凈流出量結果與一般重組相同為100萬元。增值稅的風險與一般重組與相同。
第四種,股東無償調撥。企業接受股東無償調撥資產,不論作為股東的投資還是捐贈,入賬價值都是按公允價值作為計稅基礎。在此種情況下,固定資產不符合加速折舊的條件,不能享受一次性扣除,必須按稅法規定的年限計提折舊扣除,不能產生貨幣時間價值利潤。這樣,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實際現金凈流出量為100萬元。在此情況下,股東的資產在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屬于視同銷售,可以給企業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企業可以抵扣進項,因此增值稅可以不考慮。
投資建議
基于上述分析,在直接外購方式下,企業可以同時享受固定資產的加速折舊和加計扣除優惠,在投資過程中獲取了額外的貨幣時間價值,投資現金凈流量最小,按銀行貸款5%利率計算時,現金凈流出量為96.58%,與其他幾種方式相比節約比例為3.42%;增值稅進項正常抵扣,沒有其他稅收負擔和風險。
也就是說,四種方式中,直接外購不僅手續簡單,交易過程證據充足,企業賬務處理簡單明了,還可以享受最大限度的稅收優惠,獲取因此產生的貨幣時間價值,使得企業所需的投資資金量最小,并且在企業投資報酬率越高時對企業越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