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视频福利网|**一级一级毛片免费观看|twitter加速器永久免费版|特级淫片欧美高清视频蜜桃

四川宜賓2019年度會計人員繼續教育通知

2019-09-05 09:34     來源:宜賓市財政局     

四川宜賓公布2019年會計人員繼續教育通知。2019年度繼續教育從本通知印發之日起至2020年6月30日止,會計人員應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當年度繼續教育,并及時進行登記。請相關會計人員及時進行繼續教育。

宜賓市財政局關于組織開展2019年度全市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通知

各縣(區)財政局、市級各部門、各有關單位,各會計人員:

按照財政廳、人社廳聯合印發的《四川省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實施辦法(試行)》(川財規〔2019〕9號,以下簡稱《實施辦法》)規定,根據《四川省財政廳關于組織開展2019年度全省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通知》(川財會〔2019〕35號)精神,現將我市2019年度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工作有關安排通知如下:

一、 繼續教育人員范圍

全市行政區域內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以及社會團體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具有會計專業技術資格的人員,或不具有會計專業技術資格但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

二、 繼續教育內容及形式

(一)繼續教育內容。繼續教育內容包括公需科目和專業科目。公需科目按照人社廳《關于開展2019—2020年度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公需科目學習的通知》(川人社函〔2019〕77號)執行,必修公需科目為“人工智能與健康”。專業科目主要包括會計法律法規以及新修訂出臺的財務會計制度、政府會計準則制度、內部控制制度等。

各區縣、各部門(單位)可根據本地區、本部門(單位)實際情況和會計人員崗位需要,有針對性、有重點地制定繼續教育內容。

(二)繼續教育形式。會計人員可自愿選擇培訓學習方式,包括網絡培訓、面授培訓、參加會計類專業會議、參加會計類專業學歷(學位)教育、承擔會計類研究課題等。

(三)繼續教育學分。當年參加繼續教育取得的學分不少于90學分,其中,專業科目一般不少于總學分的三分之二。

繼續教育具體形式及學分折算參照《實施辦法》第四章規定執行。

三、 繼續教育時間及登記管理

(一)繼續教育時間。2019年度繼續教育從本通知印發之日起至2020年6月30日止,會計人員應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當年度繼續教育,并及時進行登記。

(二)繼續教育登記管理。繼續教育實行屬地登記管理,采用繼續教育管理部門后臺統一登記及個人申請登記兩種方式,具體參照《實施辦法》第五章規定執行。財政廳門戶網站“四川會計服務”欄目是會計人員業務辦理唯一官方網站,會計人員可自行登錄辦理業務或查詢。

四、 繼續教育機構管理

(一)資料報送。符合《實施辦法》第六章規定且有意愿在我市組織開展2019年度會計繼續教育培訓的機構,應當按要求將基本信息資料(附件2)及具體的教學計劃、師資課件、時間地點、授課對象、收費項目及標準等資料報送財政部門。

面授教育機構在實施培訓5日前報送所屬地財政部門,網絡教育機構在2019年9月30日前報送財政廳。報送時間截止后,財政廳將在“四川會計服務”公布報送了資料且符合相關條件的網絡教育機構名單。繼續教育機構信息及培訓計劃發生變更時,應及時向財政部門報送。

各區縣網絡教育機構原則上在 “四川會計服務”公布的符合相關條件的網絡教育機構中自主選擇。

(二)培訓數據報送。繼續教育機構應當建立健全培訓檔案,根據考試或考核結果如實出具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證明,并在培訓結束后及時按要求將有關情況報送會計人員所屬財政部門。

培訓人員數量大且業務系統成熟的繼續教育機構可向財政廳申請后臺數據對接,及時完成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信息登記。會計人員培訓檔案留存時間自培訓結束起不少于12個月。

(三)進行監督管理。各級繼續教育管理部門應當依法依規對繼續教育機構進行監督,對繼續教育質量進行評估,出現違紀違規違法行為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五、 其他

(一)會計人員應當首先按照市財政局《關于開展全市會計人員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宜財會〔2019〕1號)要求完成信息采集,然后才能進行繼續教育信息登記。

(二)用人單位自行組織繼續教育,應當在實施培訓前5日,使用正式文件或函件向所屬地財政部門報送具體教學計劃,明確培訓人數、培訓時間、培訓地點、培訓內容和培訓師資,并附培訓人員清單。繼續教育管理部門可對培訓進行監督、指導。

(三)省級各部門、省垂直管理部門、省屬企業集團和中央駐川單位等均按照所屬地原則進行繼續教育登記,按要求向會計人員信息采集歸屬地報送登記信息,不再向財政廳報送。

附件:1.《四川省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實施辦法(試行)》

2.2019年度四川省會計繼續教育機構基本信息表

宜賓市財政局

2019年8月20日

附件1 

四川省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實施辦法

(試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保障會計專業技術人員合法權益,不斷提高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素質,根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令第25號)、《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財會〔2018〕10號)、《會計人員管理辦法》(財會〔2018〕33號)、《關于〈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的貫徹實施意見》(川人社發〔2016〕20號),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辦法。

第二條 全省行政區域內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以及社會團體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具有會計專業技術資格的人員,或不具有會計專業技術資格但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以下簡稱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應當緊密結合經濟社會和會計行業發展要求,以能力建設為核心,突出針對性、實用性,兼顧系統性、前瞻性,為經濟社會和會計行業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第四條 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工作應當遵循下列基本原則:

(一)以人為本,按需施教。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面向會計專業技術人員,引導會計專業技術人員更新知識、拓展技能,完善知識結構、全面提高素質。

(二)突出重點,提高能力。把握會計行業發展趨勢和會計專業技術人員從業基本要求,引導會計專業技術人員樹立誠信理念、提高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全面提升專業勝任能力。

(三)加強指導,創新機制。統籌教育資源,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繼續教育,不斷豐富繼續教育內容,創新繼續教育方式,提高繼續教育質量,形成政府部門規劃指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用人單位支持配合的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新格局。

第五條 用人單位應當保障本單位會計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權利。

會計專業技術人員享有參加繼續教育的權利和接受繼續教育的義務。

第六條  具有會計專業技術資格的人員應當自取得會計專業技術資格的次年開始參加繼續教育,并在規定時間內取得規定學分。

不具有會計專業技術資格但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應當自從事會計工作的次年開始參加繼續教育,并在規定時間內取得規定學分。

第二章 管理體制

第七條  全省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管理工作實行統籌規劃、分級負責的管理體制。財政廳會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共同制定全省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工作的管理辦法,并監督指導全省開展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工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對全省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進行綜合管理和統籌協調。

除本辦法另有規定外,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以下統稱為繼續教育管理部門)共同負責本地區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工作。財政部門負責本地區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工作的規劃、管理和實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對本地區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工作進行指導監督。

第八條  財政廳負責組織建立全省會計專業技術人員信息管理系統,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全省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

第三章 內容與形式

第九條 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內容包括公需科目和專業科目。

公需科目包括專業技術人員應當普遍掌握的法律法規、政策理論、職業道德、技術信息等基礎知識,專業科目包括會計專業技術人員從事會計工作應當掌握的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會計信息化、會計職業道德、財稅金融、會計法律法規等相關專業知識。

公需科目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按每一個學習周期下達。專業科目由財政廳在每年全省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工作安排中發布。

第十條  會計專業技術人員可以自愿選擇參加繼續教育的形式。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形式有:

(一)參加繼續教育管理部門組織的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高端會計人才培訓、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等會計相關考試、會計類專業會議等;

(二)參加會計繼續教育機構或用人單位組織的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

(三)參加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承認的中專以上(含中專,下同)會計類專業學歷(學位)教育;承擔繼續教育管理部門或行業組織(團體)的會計類研究課題,或在有國內統一刊號(CN)的經濟、管理類報刊上發表會計類論文;公開出版會計類書籍;參加注冊會計師、資產評估師、稅務師等繼續教育培訓;參加省級以上財政部門組織或認可的會計知識競賽;

(四)繼續教育管理部門認可的其他形式。

第十一條  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采用的課程、教學方法應當適應會計工作要求和特點。同時,積極推廣網絡教育等方式,提高繼續教育教學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第四章  學分管理

第十二條  會計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實行學分制管理,每年參加繼續教育取得的學分不少于90學分。其中,專業科目一般不少于總學分的三分之二。

會計專業技術人員原則上當年參加并完成繼續教育,所取得的學分在全國范圍內當年度有效,不得結轉以后年度。

第十三條  參加本辦法第十條規定形式的繼續教育,其學分計量標準如下:

(一)參加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等會計相關考試,每通過一科考試或被錄取的,折算為90學分,學分所屬年度以公布考試成績的時間或錄取文件時間為準;

(二)參加繼續教育管理部門組織召開的會計類專業會議,每天折算為10學分;

(三)參加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承認的中專以上會計類專業學歷(學位)教育,通過當年度一門學習課程考試或考核的,折算為90學分;

(四)獨立承擔繼續教育管理部門或行業組織(團體)的會計類研究課題,課題結項的,每項研究課題折算為90學分;與他人合作完成,每項研究課題的課題主持人折算為90學分,其他參與人每人折算為60學分;

(五)獨立在有國內統一刊號(CN)的經濟、管理類報刊上發表會計類論文的,每篇論文折算為30學分;與他人合作發表的,每篇論文的第一作者折算為30學分,其他作者每人折算為10學分;

(六)獨立公開出版會計類書籍的,每本會計類書籍折算為90學分;與他人合作出版的,每本會計類書籍的第一作者折算為90學分,其他作者每人折算為60學分;

(七)參加省級以上財政部門組織或認可的會計知識競賽,成績合格或受到表彰的,折算為90學分;

(八)完成當年度注冊會計師、資產評估師、稅務師等繼續教育培訓的,折算為90學分;

(九)參加繼續教育管理部門、會計繼續教育機構、用人單位組織的繼續教育培訓以及高端會計人才培訓等,考試或考核合格的,1學時折算為3學分。

第五章  學分登記

第十四條  對會計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情況實行屬地登記管理。

用人單位應當對會計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種類、內容、時間和考試考核結果等情況進行記錄。

第十五條  財政廳門戶網站“四川會計服務”欄目為全省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和會計繼續教育事項登記的指定網站。會計專業技術人員應當及時到指定網站進行個人信息采集、個人信息變更申請以及會計繼續教育事項登記申請等。

第十六條  繼續教育登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一)會計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管理部門組織的繼續教育和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應當直接為會計專業技術人員辦理繼續教育事項登記;

(二)會計專業技術人員參加會計繼續教育機構或用人單位組織的繼續教育,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應當根據會計繼續教育機構或用人單位報送的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信息,為會計專業技術人員辦理繼續教育事項登記;

(三)會計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采取上述(一)、(二)以外其他形式的,應當在年度內登錄指定網站上傳相關證明材料,申請辦理繼續教育事項登記;也可持相關證明材料到所屬地財政部門現場申請辦理繼續教育事項登記;

(四)持有人社部門頒發的《四川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登記證書》的會計專業技術人員,可同時在該證書上進行學分登記。

第六章  會計繼續教育機構管理

第十七條  會計繼續教育機構必須同時符合下列條件:

(一)具備承擔繼續教育相適應的教學設施,面授教育機構還應有相應的教學場所;

(二)擁有與承擔繼續教育相適應的師資隊伍和管理力量;

(三)制定完善的教學計劃、管理制度和其他相關制度;

(四)能夠完成所承擔的繼續教育任務,保證教學質量;

(五)符合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應當充分發揮國家會計學院、會計行業組織(團體)、各類繼續教育培訓基地(中心)等在開展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方面的主渠道作用,鼓勵、引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單位參與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工作。

第十八條  會計繼續教育機構應當按照專兼職結合的原則,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較高理論水平的業務骨干和專家學者,建立繼續教育師資庫。

第十九條  會計繼續教育機構應當認真實施繼續教育教學計劃,向社會公開繼續教育的范圍、內容、收費項目及標準等情況。面授教育機構應當將具體的教學計劃、師資課件、時間地點、授課對象、收費項目及標準等在實施5日前報送所屬地財政部門。網絡教育機構應當按上述要求將資料報送財政廳。用人單位組織的繼續教育參照上述要求報送具體教學計劃。

第二十條  會計繼續教育機構首次向財政部門報送教學計劃時,應同時提供本辦法第十七條第一、二、三、五款明確的相關材料,并對資料的真實性負責。

用人單位首次向所屬地財政部門申請辦理繼續教育登記事項時,應提供營業執照或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書等證明材料。

會計繼續教育機構或用人單位提供的上述材料內容發生變更的,應當及時重新報送。

第二十一條  會計繼續教育機構應當建立健全繼續教育培訓檔案,根據考試或考核結果如實出具會計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證明,并在培訓結束后及時按照要求將有關情況報送所屬地財政部門。

第二十二條  會計繼續教育機構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采取虛假、欺詐等不正當手段招攬生源;

(二)以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名義組織旅游或者進行其他高消費活動;

(三)以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名義亂收費或者只收費不培訓;

(四)泄露學員個人信息;

(五)在申請辦理繼續教育登記事項時弄虛作假;

(六)其他違紀違規違法行為。

第七章 考核與監督

第二十三條  用人單位應當建立本單位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與使用、晉升相銜接的激勵機制,將參加繼續教育情況作為會計專業技術人員考核評價、崗位聘用的重要依據。

會計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情況,應當作為聘任會計專業技術職務或者申報評定上一級資格的重要條件。

第二十四條  繼續教育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會計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情況的考核與評價,并將考核、評價結果作為參加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或評審、先進會計工作者評選、高端會計人才選拔等的依據之一,并納入其信用信息檔案。

對未按規定參加繼續教育或者參加繼續教育未取得規定學分的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管理部門應當責令其限期改正。

第二十五條  繼續教育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對會計繼續教育機構、用人單位執行本辦法的情況進行監督。

第二十六條  定期組織或者委托第三方評估機構對所在地會計繼續教育機構進行教學質量評估,評估結果作為是否繼續承擔以后年度繼續教育任務的重要參考。

第二十七條  會計繼續教育機構發生本辦法第二十二條行為的,繼續教育管理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依法依規進行處理,處理結果記入全國企業信用信息系統。

第二十八條  用人單位違規組織或報送虛假資料的,繼續教育管理部門應當停止受理其繼續教育登記事項,責令限期改正,并依法依規進行處理。

第二十九條  繼續教育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繼續教育管理工作中不認真履行職責或者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的,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追究相應責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第八章  附 則

第三十條  概念解釋

(一)本辦法中“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包括縣級及以上。

(二)本辦法中“會計相關考試”包含注冊會計師考試、資產評估師考試、稅務師考試等。

(三)本辦法中“參加繼續教育管理部門組織的會計類會議”指參加繼續教育管理部門組織的會計政策師資培訓會議、會計政策、準則、制度宣傳培訓會議等。

(四)本辦法中“會計繼續教育機構”指符合本辦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規定,開展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組織等。

第三十一條  各市(州)財政局可會同本地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根據本辦法制定具體細則,報財政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備案。

第三十二條  本辦法由四川省財政廳、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負責解釋。 

第三十三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2

2019年度四川省會計繼續教育機構基本信息表

單位名稱  
辦公地址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機構注冊時間   注冊資金  
法定代表人 (姓名) ,(職務) ,(聯系方式)
公司網址 (網絡教育機構必填)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或ICP備案文件編號及有效期 (僅網絡教育機構填寫)
師資隊伍 總人,其中高級職稱人、中級職稱人,專職人、兼職人。
管理隊伍  
提供課程數量   培訓方式  
培訓時間   培訓范圍  
近三年有無重大違法違紀記錄  
業務聯系人 (姓名)             ,(職務)               ,(聯系方式)
備注:1.上表中“培訓方式”選“面授”或“網絡”;“培訓時間”根據實際情況選填“全年度”或某一具體時間段;“培訓范圍”根據實際情況選填“全省”、“某市(州)”或“某單位”;。
2.提交營業執照、法定代表人及業務聯系人身份證復印件(網絡教育機構還應當提交《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或ICP備案文件復印件),且原件備查,法定代表人身份證原件除外。
3.教學設備設施、教學計劃、師資課件(含教師姓名、工作單位、身份證號、職稱、專兼職情況等)、管理制度、收費項目及標準等內容以附件形式報送。
承諾:我們保證所提供的資料和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若因違規提供資料所產生的一切后果由本單位自行承擔,并自覺接受相關部門的處罰。



                                                                                                  單位:(蓋章)


                                                                                                              時間:          年           月           日

微信公眾號

薩恩課堂

咨詢電話:400-888-3585

在線客服:點擊咨詢

©2001-2023 中國會計網(C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支持:北京薩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實名網站認證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7473號 京ICP備1201396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