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四川稅務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減負降本接續落地、納稅服務全面升級、稅收監管朝著精準方向發展。特別是在培育市場主體、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上進行了靶向施策和重點攻堅,市場主體在保持穩定發展的基礎上呈現持續向上的良好勢頭。據統計,今年1至5月全省辦理“雙創”減稅降費44.8億元;截至6月,全省新辦各類市場主體32.55萬戶,月均新辦達5.43萬戶。
以減量促增量,助力小微青山常在
近年來,四川稅務大力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持續在辦稅流程上做“減法”:審批流程大幅壓縮、申報資料能簡盡簡,制度流程的優化帶來了辦稅成本的降低。四川稅務“最多跑一次”范圍拓展至14大類255個事項,小規模納稅人每戶年減少填寫納稅申報表8到24張,節約80%辦稅時間。
今年,四川稅務更是以覆蓋所有縣(區)局的稅費服務支持中心為載體,點燃了“流程再簡,辦理提速”的新引擎。稅費服務支持中心將所有網絡辦件扎口歸集、匯總處理、無中轉應對,壓縮了長路徑審批流轉的時間成本,稅費業務辦理進入“分鐘”模式。
流程精簡讓納稅人感受到了“快”,而減稅降費政策則讓納稅人感受到了“實”。今年四川稅務按照對市場主體“再幫一把”的要求,確保政策紅利充分釋放到市場,結合“春雨潤苗”專項行動,在小微企業的助力上持續加勁,1-5月為小微企業辦理減稅降費共計197.5億。
以智能提效能,助力市場活力常新
四川省稅務局稅收經濟分析處相關負責人對“稅電指數”進行了解讀:“‘稅電指數’是四川稅務部門和四川電力部門聯合創建的一項指標,是稅數據和電數據的有機結合,稅收數據能反映經濟體購銷情況,用電數據反映經濟體生產情況,‘稅電指數’具有監測經濟運行質效、分析經濟發展態勢等功能,是促進科學決策、精準監管的好幫手、新抓手。”
“稅電指數”在以數管稅、以數治稅領域正發揮著積極作用。四川綿陽稅務部門就通過“稅電指數”按月對131戶先進制造業企業全鏈條開展分析,動態掌握生產經營狀況,確保心中有“數”,施策有“方”,為企業的創新發展保駕護航。
四川稅務深入推進大數據在稅收監管的應用,做到放管結合,不僅首創了“稅電指數”指標,還通過建立智能辦稅廳的“稅務健康體檢中心”,讓企業能自助查詢自身風險點,督促及時修正、防患未然。這種以防代罰、以防促管的方式為企業帶來了“以數治稅”新體驗。
以真心暖民心,助力便民春風常吹
服務是促進征納和諧的紐帶。四川稅務乘著“我為納稅人繳費人辦實事”的便民辦稅春風,不斷提升稅費服務質效,不僅升級了“四位一體”的納稅服務新體系,還推出了10大類108條便民惠民辦稅舉措,大力推進“非接觸式”辦稅,如今90%以上的事項實現了網上辦理。
川渝兩地稅務局聯合推出了首批線上“川渝通辦”業務套餐,包括實名認證、新辦納稅人登記、代開發票等6類業務。四川創能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是在四川廣安注冊的企業,在重慶市渝北區承建工程,在原來辦理報驗登記、預繳申報等業務要兩地來回跑許多次。“現在,只需要在電子稅務局川渝通辦業務板塊一點擊。過去來回四五個小時才能辦完的事,現在只需5分鐘。”企業財務負責人張故才非常有感。
截至6月底,川渝納稅人通過電子稅務局互訪10879次,辦理各項業務6304筆。接下來,兩地稅務部門還將推出第二批線上通辦事項38項,讓兩地納稅人、繳費人享受到更多“零跑路”的便利。
四川省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李杰表示:“下一步,四川稅務將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市場主體需求和人民群眾期盼,為納稅人繳費人辦實事解難題,不斷提高他們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稅務智慧和稅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