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1日是第20個中國航海日。日前,中國航海日論壇在天津市濱海新區落下帷幕。
我國是海洋大國,一汪湛藍的海水,蘊藏著經濟發展的密碼,事關向海圖強的大計。緊鄰渤海的天津,擁有海域面積2146平方公里,海域資源豐富,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超過2億噸,天然氣儲量623億立方米,是我國重要的海洋石油開采和加工基地。一大批海洋石油領域的勘探、開采、加工企業集聚于此。
今年以來,天津稅務部門聚焦“高效辦成一件事”,緊跟海洋石油企業前進步伐,做好稅收服務,支持企業在蔚藍深處耕耘、收獲。
支持企業研發,推出專屬中海油的定制化服務
碧波蕩漾的渤海灣,渤海油田上產4000萬噸項目已進入攻堅決勝階段。正迎著烈日在渤海灣進行勘探開發生產的,是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在前不久揭曉的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名單中,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收獲了兩個大獎:“‘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開發工程關鍵技術與應用”“渤海伸展—走滑復合斷裂帶深部油氣勘探理論技術創新與重大發現”兩個項目分別獲得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
據介紹,在最新的油氣勘探理論技術指導下,渤海深部原油勘探實現重大戰略突破,新發現了7個億噸級油田,支撐渤海油田建成我國第一大原油生產基地。
“渤海環境復雜,在攻克渤海灣盆地如何形成油氣的儲集層、油氣如何保存下來等重大難題過程中,公司科研團隊一度面臨科研經費不足等困難,導致進程比較緩慢。”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稅務管理處處長張煜介紹,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傾斜,特別是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的不斷升級,給企業注入了資金“活水”,推進了重大技術項目的產研進度。
作為我國最大的海上油氣生產運營商,中海油集團及其下屬公司大力提升海洋油氣資源開發價值創造能力,不斷向關鍵核心技術發起攻關,實現從引進吸收、集成創新到自主創新的諸多跨越。
立足中海油高新技術企業多、研發項目多等實際情況,天津稅務部門主動靠前服務,及時掌握企業研發進度;推出專屬中海油企業的定制化服務,不斷完善稅費政策精準推送機制,通過重點提醒、分類推送,有針對性地引導企業享受稅費優惠政策。天津稅務部門還打造了集約化、扁平化的稅費服務中心,利用視頻連線、語音指引搭建“協作服務網絡”,實現“云咨詢、云輔導、云辦理”一體通辦,以更加便利企業。
服務“鋼鐵城堡”,集眾智聚“群”力
在一望無際的南海上,有一座明黃色的“鋼鐵城堡”,這就是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由中國海油牽頭建設完成。它的建設投產,標志著我國海洋油氣自主開發能力實現了從深水到超深水的歷史性跨越。
“深海一號”作業平臺總重量超過5萬噸、總高度達120米,由24萬余個零部件組成,是參建企業智慧的結晶。“深海一號”能源站目前已用于開發中國首個1500米深水自營大氣田——陵水17—2氣田。該氣田投產后,依托海上天然氣管網,每年為粵港瓊等地供應30億立方米深海天然氣,可以滿足大灣區1/4的民生用氣需求。
在建設“深海一號”平臺期間,為方便參建企業辦稅繳費,天津稅務部門組建稅企服務群、內部業務群、線上核查群,實施“團隊化+專業化”管理,提供精準服務,迅速處理參建企業涉稅訴求和稅費爭議事項。推出“容缺辦、延時辦”等服務措施,提速稅費訴求響應,實現緊急訴求優先辦、風險隱患預先辦、重大疑難提級辦,解決了參建企業涉稅難題。
前不久,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將一個海洋石油鉆井作業平臺運回檢修時,在天津港口申報清關時遇到了困難。由于報關單簽發較早,企業無法正常開具出口貨物退運已補稅未退稅證明,即將面臨每天近百萬元的船舶租賃費損失。為解決企業燃眉之急,天津稅務部門第一時間成立專項問題攻堅小組商討應急解決方案,迅速與天津海關取得聯系,在48小時內成功通過出口信息補發獲取報關單信息,避免了企業的租船費損失。
“我們有涉稅問題和訴求,就會在稅企服務群里咨詢,稅務部門總是有求必應。”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財務資金部總經理李云貴說。
國家稅務總局天津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齊志宏表示,稅務部門將進一步準確把握海洋石油行業的特點,加強分級分類管理,一體化推進稅收征管、稅費服務、風險防控等重點工作,不斷提升海洋石油領域稅費收入質量,支持海洋石油企業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