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的10個專欄
(一)、"銷項稅額抵減"專欄
見前述
(二)、"已交稅金"專欄
1、核算本期繳納本期的應交稅款.
2、小規模目前都是按季繳納,所以,基本上不可能用到本欄目.
3、一般納稅人雖然是月報,但繳款是下月初,所以,也用不到本欄目.
(三)、二個涉及出口退稅的欄目
1、欄目
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和出口退稅
2、如果不懂出口退稅其他知識,只清楚這二個欄目也沒有任何意義.
(四)、其他常用的六個欄目
1、二個純用于期末結轉的欄目
轉出未交增值稅和轉出多交增值稅
2、"減免稅款"欄目
主要用于一般納稅人享受的各種增值稅減免優惠,一般對應科目是"營業外收入".
不過,享受的出口退稅不是增值稅優惠,不在本欄目核算.
3、"銷項稅額"欄目,重點關注幾點:
(1)、區分一般計稅與簡易計稅;
(2)、區分全額計稅與差額計稅
(3)、分開核算適用不同稅率的業務,否則會從高適用稅率的.
(4)、視同銷售與價外費用,從來就是稽查重點,別自作聰明哦!
(5)、能夠產生可出售的邊角廢料的行業,必須有適當的廢料收入(稽查重點).
(6)、考慮企業規模,按稅負安排銷售收入.
4、"進項稅額"欄目
(1)、重點關注與其他幾個如待認證、待抵扣欄目的區別與聯系.
(2)、背住36號文關于"不得抵扣進項稅的情形"!別總是習慣在網上瞎嚷嚷.
(3)、關注可抵扣與不可抵扣的相互轉換:核心是專用與非專用的變化.
(4)、取得不動產的分期抵扣,首先要注意是取得時必須認證(無論此時可否抵扣),其次是第13個月.
(5)、"四流一體"與進銷編碼的關聯性,虛開需謹慎!
(6)、分開核算一般計稅與簡易計稅、免稅項目的進項稅.
一方面,簡易與免稅項目的進項稅應該認證的同時即轉出;另一方面,如果沒有或無法分清的,需要計算轉出:
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當期無法劃分的全部進項稅額×(當期簡易計稅方法計稅項目銷售額+免征增值稅項目銷售額)÷當期全部銷售額
5、"進項稅額轉出"欄目
(1)、購進時即明確屬于不得抵扣的,只需要在申報表認證與轉出,沒必要作進項與轉出的分錄,直接價稅合計計入成本費用即可.
(2)、購進時目標不明確的,可以先認證抵扣,以后明確用于不得抵扣項目時,再進項轉出,計入相關成本費用項目.
(3)、購貨方發生銷售折讓、中止或者退回時,需要開具紅票.
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紅票就是轉出,所以分錄上用到了"進項稅額轉出"欄目,個人覺得應該是適用性錯誤哦.紅票對應的應該是"進項稅額"負數.
(4)、購進貨物的非正常損失
納稅人購進的貨物發生因管理不善造成的被盜、丟失、霉爛變質,或因違反法律法規造成的依法沒收、銷毀、拆除情形,其購進貨物,以及相關的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和交通運輸服務所抵扣的進項稅額應進行轉出.
(5)、在產品、產成品發生的非正常損失
納稅人在產品、產成品發生因管理不善造成的被盜、丟失、霉爛變質,或因違反法律法規造成的依法沒收、銷毀、拆除情形,其耗用的購進貨物(不包括固定資產),以及相關的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和交通運輸服務所抵扣的進項稅額應進行轉出.
無法確定該進項稅額的,按照當期實際成本計算應轉出的進項稅額.
(6)、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發生應進項稅額轉出的情形
已抵扣進項稅額的固定資產,發生應進項稅額轉出情形的,按照下列公式計算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
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凈值×適用稅率
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凈值,是指納稅人根據財務會計制度計提折舊或攤銷后的余額.
(7)、不動產在建工程發生的非正常損失
不動產在建工程發生非正常損失的,其所耗用的購進貨物、設計服務和建筑服務已抵扣的進項稅額應于當期全部轉出;其待抵扣進項稅額不得抵扣.
說明:
動產在建工程發生非正常損失是指不動產在建工程被依法沒收、銷毀、拆除的情形.企業在修建不動產在建工程時耗用的貨物、設計服務和建筑服務已按照不動產分期抵扣的規則正常抵扣進項稅,即第一年抵扣60%而剩下40%轉入待抵,但因不動產在建工程發生非正常損失時,這些貨物、設計服務和建筑服務就成為不能抵扣進項稅額的項目了,所以對于已抵扣的60%的部分應全額做進項稅額轉出,而40%待抵扣的部分不能再用于抵扣.
(8)、已全額抵扣的貨物和服務轉用于不動產在建工程
購進時已全額抵扣進項稅額的貨物和服務,轉用于不動產在建工程的,其已抵扣進項稅額的40%部分,應于轉用的當期從進項稅額中扣減,計入待抵扣進項稅額,并于轉用的當月起第13個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說明:
納稅人原購進貨物和服務用于生產經營,且于購進時取得了相應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并認證抵扣完畢,但這部分貨物和服務在購進后實際領用時沒有用于生產經營而是轉用在某項不動產在建工程里了,則這部分貨物和服務不能再適用當期全額抵扣的辦法,而將適用不動產分期抵扣的辦法,即第一年只允許抵扣60%,因此,之前已全額抵扣部分的40%應在轉用當期先轉入待抵扣進項稅額,然后在轉用的當月起第13個月再從待抵扣進項稅額轉入當期抵扣進項稅額用于抵扣.
(9)、需要進項轉出的情形
1、當期認證,當期即進項轉出
主要是防止滯留票,也為后期可能開具紅票留下后路.
2、前期已經抵扣,本期做進項轉出---貨物
(1)、直接轉出---一般貨物
直接按賬面成本(歷史成本)*適用稅率轉出進項稅.
(2)、計算轉出---按13%進項抵扣的農產品
進項轉出=【賬面成本/(1-13%)】*13%
3、前期已經抵扣,本期做進項轉出---應稅服務
主要是用途發生改變的情形(36號文):
(1)、已抵扣進項稅額的購進服務,發生上述第5點(指不得抵扣,下同)規定情形(簡易計稅方法計稅項目、免征增值稅項目除外)的,應當將該進項稅額從當期進項稅額中扣減;無法確定該進項稅額的,按照當期實際成本計算應扣減的進項稅額.
(2)、已抵扣進項稅額的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發生上述第5點規定情形的,按照下列公式計算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
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凈值×適用稅率
(10)、進項轉回
1、政策
不得抵扣且未抵扣進項稅額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不動產,發生用途改變,用于允許抵扣進項稅額的應稅項目,可在用途改變的次月按照下列公式,依據合法有效的增值稅扣稅憑證,計算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
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不動產凈值/(1+適用稅率)×適用稅率
上述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應取得合法有效的增值稅扣稅憑證.
2、分錄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固定資產/無形資產
3、注意事項
扣除進項稅后,該資產變成不含稅資產,所以,要調整該資產的折舊或攤銷,重新計算后期的計提金額.(不用調整以前的計提)
以直線法為例:
折舊(攤銷)額=(可進項抵扣前的折余價值(攤余價值)-可抵扣的進項稅)/剩下的可折 舊(攤銷)年限(月份)